标签:
杂谈 |
有一种观点认为,科学家在面对大众时,应该限于事实判断,而不应该涉及价值判断。因为事实判断是客观的,而价值判断则是主观的。
我表示不赞同。下面具体说明一下:
举“全球变暖”的例子——尽管大家都嘲讽它已经不是一个科学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但是现在让我们暂时先不划分它的属性,来看看它到底包含哪些内容:
1.
现象:全球是否在变暖?(是?不是?)
2.
原因:全球为什么会变暖?(人类活动?自然变率?)
3.
后果:全球变暖后会怎样?(气候极端化、气象灾难频发?不会怎样?更适宜人居?)
4.
措施:要出台什么方案来应对全球变暖?(减排方案?无需减排?)
通常,123都是事实判断,4是价值判断。按照文章开头观点的标准,科学家只要负责把123研究出来即可,剩下的4交给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公共政策专家们来综合考虑出具体的政策建议,而科学家就无需涉及自己并不擅长的4了!
听起来好棒!
但这只是理想状态。
目前的现实是,并没有达到这个所谓的“把123研究出来”:比如在2的问题上,科学家自己还有点争议——尽管主流意见认为全球变暖有高达95%的可能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但是仍有少数科学家认为这只是自然变率的结果。再比如在3的问题上,科学家自己也有点争议——尽管主流意见认为全球变暖如果不加扼制,将会导致一系列“人类无法控制和承受的”灾难性后果,但是仍有少数科学家认为这只是危言耸听而已。
就是说,现在23作为基础还有争议,那么4要依据什么来敲定呢?
有的人认为,主流未必正确,真理往往在少数人手里,还是等科学探索出一个确定的结论再出台政策吧,现在先按兵不动!
而有的人认为,主流意见也不是浪得虚名,确实更具有权威性,95%已经够高了,目前时间有限,假如错过应对的宝贵时机而导致灾难性后果,那全人类的代价就太大了,所以还是先出台减排政策吧!
——请问,这属于价值判断还是事实判断?
按说是价值判断。当科学尚有争议时,咱是作为还是不作为?是再等等还是不再等?是激进还是保守?这是价值判断吧?按说此时科学家应该不表态了是吧?
但是,这所谓“等”与“不等”的选择,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你是否还等得起!如果地球气候系统再变暖100年才会崩溃,那你自然可以再等等;但如果只变暖10年就要崩溃,那你自然就不能等。而地球气候系统崩溃的标准是什么?地球在目前的变暖速率下,还有几年才会崩溃?这种预测结果的可信度有多高?——这些是事实判断吧?那此时科学家又应该表态了吧?
我想说的就是,当现实认知还不是那么清楚、又不得不做出个选择的时候,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界限,恐怕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理想和清晰,也很难精确地划分出科学家应该参与到什么程度。
更重要的一点在于!
——先举几个例子:
A. “目前科学界的主流意见是全球变暖有95%的可能是由人类活动造成,但是仍有少数科学家认为这只是自然变率的结果。我就是主流意见的支持者,我同意人类必须实行减排方案。但我反对西方减排方案,因为对我国太不公平。”
B. “目前科学界的主流意见是全球变暖有95%的可能是由人类活动造成,但是仍有少数科学家认为这只是自然变率的结果。我就是主流意见的支持者,我同意人类必须实行减排方案。我也支持西方减排方案,减排已经刻不容缓。”
C. “目前科学界的主流意见是全球变暖有95%的可能是由人类活动造成,但是仍有少数科学家认为这只是自然变率的结果。我就是少数派,我认为什么减排方案都是噱头,没必要。”
D. “全球变暖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所以人类必须实行减排方案。但我反对西方减排方案,因为对我国太不公平。”
E. “全球变暖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所以人类必须实行减排方案。我也支持西方减排方案,减排已经刻不容缓。”
F. “全球变暖是自然变率结果,跟人类活动无关,所以什么减排方案都是噱头,没必要。”
这些话里都包含三重意思:事实判断、价值判断(
国家立场)。所不同的是,ABC都客观描述了科学界的两方意见,但分别表达了不同的价值判断(以及不同的国家立场);而DEF尽管在价值判断上与ABC分别一致,但却放大了自己的观点,掩盖反对意见的存在,以此加强自己价值判断的正当性。
假设科学家都不涉及价值判断,那结果无非变成:
A、B:“目前科学界的主流意见是全球变暖有95%的可能是由人类活动造成,但是仍有少数科学家认为这只是自然变率的结果。我就是主流意见的支持者”
C:“目前科学界的主流意见是全球变暖有95%的可能是由人类活动造成,但是仍有少数科学家认为这只是自然变率的结果。我就是少数派”
D、E:“全球变暖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
F:“全球变暖是自然变率结果,跟人类活动无关。”
——请问,难道此时DEF的说法就可以接受了么?就没有造成误导了么?!
相信你看到这里应该能明白我的意思。我认为,我们真正要反对的,是科学家在科普时,以价值判断选择性地倒推事实判断,传播不完整、不严谨甚至错误的科学事实,而不是要反对科学家涉及价值判断本身。
其实仔细想想这个逻辑就能明白:当一个科学家真诚而负责地介绍科学事实时,无论什么样的价值判断都不妨碍他完整准确地介绍科学事实;而当一个科学家存心夹带私货时,即使你不让他涉及价值判断,他一样可以实现他的目的——恐怕还更具有迷惑性。
这就是我要表达的:寄希望于形式上的简单粗暴的一刀切,永远起不到你真正想要达到的结果。
在这个连科学事实都没搞清楚的人就随意出来传播“直觉”的时代,我支持更多科学家勇敢地站出来传播知识、表达观点乃至价值观——在严谨描述科学事实的基础上。
前一篇:分类狂魔的PX观点
后一篇:厄尔尼诺又来,地球还能不能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