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谁看过这篇博文
加载中…
正文 字体大小:

覃兆刿:《山楂树之恋》都有哪些毛病?(影评)

(2011-05-01 08:39:26)
标签:

影评

山楂树之恋

分类: 灯下心情

《山楂树之恋》能让我记起的画面有三处:一是那青瓦炊烟、油菜花金黄的小村子,崎岖的田梗,还有那远处低矮的山峦,实在是太像我的老家了。据说,故事发生在宜昌,难怪。二是挥着红旗、踏得楼板咚咚、肢体动作多似几何图形的革命歌曲和舞蹈,我也在那种台子上咚咚地跳过、很革命地挥舞过、无比坚定地比划过。三是老三为静秋包扎那场戏,无声中静秋的眼泪,还是感动了我……  
  
  
 影片能让人记住的台词:“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个月了,我也不能等你到25岁了,但是我会等你一辈子”。这本是小说封面上的话。  
  
  
 但总体上说,《山楂树之恋》的故事还可以讲得更好些。  
  
  
 我希望片子有一个“档案式”的开篇,以一本发黄的日记作背景,让人物从历史的气息中走进画面……。我想《山》剧之所以如此受人关注,关键在于这样的故事难得真实地存在过。  
  
  
 历史感是可以增加审美厚度的,而档案则可以烘托历史真实。  
  
 这儿有一张将静秋饰演者周冬雨置于历史氛围的情景模拟照片,看着的感觉就很不一样(当然,这是从艺术而言的。如果作为凭证保存,照片就须得有一些说明了,否则便会以讹传讹。如果将它归于周冬雨的业务档案加注说明当然是可以的。哈哈,这涉及到档案真实性问题的理解,按下不谈)。  
  
  
 事实上,张导的电影中我最喜欢《我的父亲母亲》。那时的张导还有些生活和艺术的逻辑,章子怡也还清纯。早期的《红高梁》多少也让我们好生吼了几年“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怎么越到后来,越是搞得飘飘呼呼,越不能给人留下点清楚的印象了呢?  
  
  
 冯小刚的电影也不是就深刻到如何,可他至少明白情重于形,所以《唐山大地震》效果还是不错的。  
  
  
 张导选演员花的精力实在是太多了,我想这只不过是他尽量延长媒体关注和加重观者期待的手腕。每次他都会以这样的方式做广告。准确地说,现在的张导更适合做商人。  
  
  
 期待的结果要么是满足,要么是失望。  
  
 演员的形似固然重要,但艺术的根柢却在象与不象之间,传神达情才是至关重要的。过多注重画面效果而忽视观者内心的情绪激发和审美逻辑,这个故事就不可能讲得很有水平。  
  
 据说片子还是赚了不少眼泪,不知道是不是我变得麻木了,或者是因为没有相似的温柔的初恋情结。  
  
 艾米的小说虽然不够华美,可情节足够细腻。相比之下,我认为片子的主要问题却在:  
  
  
 一、对原作细节取舍失当。如原作有在河边洗衣物等详细而趣味的描述等,而电影删掉了。没有聚欢就没有悲离。悲剧片少了的悲情的基础,自然无法赚到更多的眼泪。那根让李雪健多少年才流了一次眼泪的“纯情小棍儿”细节,我怎么也没有读到其设计的合理性和究竟纯情感人在哪儿。  
  
  
 二、线索与逻辑不清。爱如此必有如此爱之理,情感是需要积累、铺垫、演进和起伏的。全片恋爱是故事的主题,可张导却惜胶片如金——讲了一次约会便字幕交代“此后还约了一年多”云云。这让情节展开显得突然。其间春夏秋冬,何不通过几个镜头加深时间纵深感和情绪积累的逻辑?  
  
  
 三、重头戏推演不到位。生离死别无法再等的无奈,最是悲情的所在,可《山》剧中恋人生前的这种交流和表达太不到位。最后医院诀别时,观者是绝对有一些期待的,或许女观众早已准备好手帕有心好好眼泪一把呢。可周冬雨生活和积累的欠缺,怎么看都觉得少一些火候、爆发和持久不散的东西。  
  
  
 四、景物与人情结合失效。《山楂树之恋》始终没有让观者一睹开红花的山楂树,这使脸盆中的红山楂少了鲜活的生活背景。影片以山楂果、山楂树图为山楂树主要元素,却没有体现山楂树与故事主题的密不可分,没有让让观者感觉此片以《山楂树之恋》名之最为贴切。这是景与人结合的失败,甚至是主题揭示的失败。  
  
  
 五、演员选择不当。片中很多“主演”人物,实为高级龙TAO,甚至可有可无。  
  
  
  
 六、音乐安排与情节脱节。片中开始与结尾的音乐是不错的,但观者在感觉应有音乐背景的时候却没有。这使情节与情绪的结合失调,观者情绪的唤起缺少了催化,观影场的整体气场基本没有形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