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第一次阶段测试班级情况分析
(2012-10-14 16:51:37)
标签:
育儿 |
一、数据汇报:
1.年级前55名中,男生3名,女生2名,其中两名男生进入年级前10;前100名,男女生各1名;前150名,男生2名,女生6名,到此为止,总人数达到15名,稍稍超出达到年级平均数。
2.班级各科平均分相加的总分数处于年级400名。
3.五门功课中有四门功课的标准差大于5,英语则达到11
二、数据分析:
1.第一项中的几项数据表明:男生尖子生优于女生,但整体实力薄弱,有些后继无人的感觉,人数太过单薄;女生整体实力较强,但似乎底气不足,尤其在一些文科上,女生没有显示出太大的优势,但相反理科方面,更是让人为后续的学习十分担忧;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发现男生思维活跃,敢说敢做;但女生思维比较懒惰,缩手缩脚。
2.第四项数据表明:班级中等偏下的学生人数较多,虽然每门学科成绩突出的学生较多,但由于受中等偏下的学生的影响,平均分明显偏低,而且低分的同学的分数还较有质量。
3.标准差反映了班级两级分化现象,差值越大,分化越严重,差异过大,会给任课老师的课堂造成很多问题。
三、思考和后期的设想
1.由于是进入初中第一次考试,所以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小学基础和对初中学习的适应情况;由于这一个月知识含量还基本处于初小衔接,小学基础比较扎实的孩子,适应能力强的孩子,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成绩,相反基础薄弱,适应能力又弱,本次考试出现落差是很正常的。对于考的好的学生,这只是一个开头,没有后续的考试成绩的再次验证,是无法说明自己的真正实力的。而对于没考好的学生,这也是一个契机,可以客观地看到自己学习上存在的原因,从而赶快发现问题而及时纠正。
2.七年级在知识含量还比较少的时候,正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时候,因此后阶段我们将关注学生的以下几个习惯:a.上课的听课习惯,老师的课堂基本以中等同学为标准,因此对于好的学生,要善于利用课堂的“多余”时间,如,同时做练习,有速度慢的同学,那么老师在等待的时候,对于好的学生是否可以合理地利用这些“边角料时间”呢?还是在发呆,或者自我得意。有一批学生上课认为认真听讲是硬道理,但初中的课堂,老师讲解的多,正常的情况下,走神是在所难免的,如果始终不愿意举手,积极思维的,那么这种课堂是貌似认真,却是最无效也是最糟糕的课堂。b.遇到不会的或者不懂的问题,该如何处理,学生最习惯的是一有问题,要么就随口问同学,要么回家问家长;首先没有思考,又怎么知道到底会还是不会呢?同学和家长充其量只能给予答案,而我们真正需要的是解题思路;老师在回答你的问题时会给予知识的梳理,思路的引导,甚至是相关知识的拓展,因此有问题应该在自己充分思考的前提下大胆地向老师提问。c.初中的课堂,只能就基础知识为多,适当做一些拓展,所以想要能力上得以提高和巩固,需要有一定量的课外习题,我们经常会问学生“听懂了吗?”孩子的回答永远是“懂了”,其实无需多问,能踏踏实实地做出一些相关的题目,这就是很好的证明了。但是练习不是考试之后的调节剂,必须要坚持练习才能有效。
学习是一门需要毅力,需要技巧,需要方法的任务,我们常说“习惯决定命运”,我们不指望立马能把小学六年的一些坏习惯扭转过来,但希望在学生保持热情和新鲜感的时候能灌输一些新鲜的良好的习惯给孩子们,让他们的学习能苦中有乐,这个“乐”就是成就感。让他们的学习能充满了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