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到美国读中学,好还是不好?

(2016-08-19 05:56:25)
标签:

海岚

教师

教育

育儿

分类: 加拿大美国儿童教育

孩子到美国读中学,好还是不好?

       “你好,海岚老师。我是一位二年级学生的家长。想问一下我们读完小学6年级后可不可以直接去美国读中学呢,要在国内参加什么考试吗?还是直接到想上的学校去参加学校的面试呢?谢谢。”

         这是我的微信工作号上收到的一位家长的问题,这次暑假回国做公益讲座的时候,也有一位家长提出类似的问题,那位妈妈问我想让孩子在上中学的时候就出国留学,问是不是孩子出去越早越好,因为早的话孩子适应的更快。

       送孩子到美国读中学,事关孩子的前途未来,不是一个小决定。我不想三言两语说好还是不好,我还是写篇文章,从我在美国和加拿大儿童教育领域的多年经验和我个人在北美闯荡18年的所见所闻和亲身体会,这样一个多方面的角度尽我所能,把需要考虑到的因素都提出来,希望能给有类似想法的家长一个做决定的参考。

  我们中国人都愿意为孩子的未来倾其所有,尽其所能而在所不惜。我在北美任教过程中,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各个族裔的家长,老外家长也不是不重视孩子的教育,但像中国家长这样的全拼的真的是非常值得钦佩,这其中也包括我自己,这就是文化对于每个个体的影响,所以我也特别理解国内家长们的心思。我们之所以对孩子的教育投入不遗余力,是因为我们都想让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让孩子能获得人生的幸福。而获得人生幸福,则是一个综合能力,学业优秀固然提升这个综合能力,可是如果没有安全健康为前提,没有情绪情感,人格,社会能力等方面的健康成长,学业的成功就是无本之木。

   这是大前提,基本认知。

    出国留学的确可以提升孩子视野,专业英语能力等等方面的益处。而孩子在中学阶段,尤其是初中阶段就出去是因为很多家长对国内现行教育深感不满,特别喜欢国外的教育,想让孩子尽早出去得到好的教育。

   这个决定正确与否?我想了很久,感觉有点像对婚姻失望的人,想离婚再找,但再婚能否找好,又有很多不定因素,是在现有婚姻里进行修补调试还是毅然离婚?哪个最后能幸福,每个人的运气和情况都不同,我只能把可能的因素摆到这里,请家长自己定夺。

     让孩子出去留学,我的理解是只把孩子送出去,父母不在身边。   初中的孩子正值青春发育期,英语里把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叫teenager,在不同语境下使用有不同的含义,有的时候有制造麻烦的意思。

   在这个成长阶段的孩子对老师和家长都非常挑战。美国青少年研究大咖Friedman 博士在纽约《时代周刊》上著文从青春期孩子发育的角度提出:青春期的孩子面临各种社会和情感发育的挑战,例如,开始和父母分离,同伴接受和开始自我发现。这些根本不用心理分析来确认就是焦虑激化过渡期。(Developmentally, teenagers face a number of social and emotional challenges, like starting to separate from their parents, getting accepted into a peer group and figuring out who they really are. It doesn’t take a psychoanalyst to realize that these are anxiety-provoking transitions.)我把原文放在这里,有些高手家长会比我翻译得更好。

    这是在一个持续的社会成长环境下的通常表现,如果孩子在这个阶段出国留学,则面临更多的挑战,比如文化撞击,由于来自另一个池塘,能否得到这个池塘的鱼的认可,就有前面说的同伴认可肯定的需要能否得到满足的问题。我经常看到小留学生们自己结成“小集团”,这里面就有寻求认同的需要。

   在一个持续的文化环境和父母的逐渐分离是心理成熟的一个过程,如果这个时候出来留学,父母不在身边,生理上的遥远距离和心理上的逐渐分离合一再加上文化碰撞,孩子面临的挑战更多。

   还要考虑的一个因素是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如何。我在美国这里接触过一个高中就过来的小留学生,孩子的自理能力很好,她还和我诉苦碰到过的好的和奇葩的美国寄宿家庭的经历,能遇到什么样的寄宿家庭,这也是不定因素之一。

   到美国留学,如果家长不过来,通常是自费留学,要进入私立学校学习。国内普遍认为私立学校教育水平高。美国因为是联邦国家,各个州的法律各有一定的独立性。我现在以我所在的大华府地区的马里兰州为例说说大概,具体情况还需看孩子去的哪个州。了解一下基本情况有助于您去具体分析。

    私立学校,有的要求老师有教师证,有的不要求。马里兰公立学校一定要老师有教师资格证,而且从k -12, 基本要求硕士以上。行业认证和资格认证保证老师知识的系统性和实操的多样性,从而符合学生提升的需求。顺便说一句,有些在国内宣传有海外背景的老师,在幼儿园当义工的,给学校当替补的,周末学校教课的,都没有执教资格,相差太多,虽然中文里老师是一个广义的词,但如果从行业资格的角度讲,还是有严格区分的。所以孩子出去留学,最好了解一下这个学校的老师是否有教师资格认证。

从我个人专业成长经历看,取得教师证的过程是把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向实践的系统化的一个提炼过程。而真正找到工作,进入公立教育体系后,对老师的专业成长的要求也是一个合格的老师必不可少的阶梯。我原来在加拿大公立幼儿园工作的时候就非常感慨。每年幼儿园有两天关门,孩子放假,老师要参加行业年会。年会由魁北克幼儿教师协会组织,邀请理论研究厉害的,经验丰富的老师来进行各个方面的讲座,参会的老师则根据自己工作过程中的体会需求自己选择去听哪个,目的是保持专业知识的更新,提升实践能力。在美国这边马里兰公校系统在美国属于前列,每年教师工作评估中都有一项是教师职业发展,比如要选几门本专业的课程,看专业书籍什么的,这学期刚开始,学生还没开学,我们老师开会郡教育局给提供的专业提升课在郡教育局网站上都公布了,根据需要自己选就好了,年底评估报告上都要有这一条。

    我儿子班里有个孩子的妈妈是心理学硕士,因为没有教师证,一直在郡教育系统内做替补老师,她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心理学硕士都读了,我曾经劝她去拿教师证,她说路太长,不想再去读一个对口专业和经过一系列考试的折磨了。替补老师薪水不会随着教龄增长,即使是博士毕业也没有多少,也没有公校系统老师优厚的保险和退休金等,美国公立教育体系为何这样规定?这里面的区别我们需要好好想想。

   也曾经有的朋友问我,那为什么私立学校比公校教学好?生源差异巨大,老师和学生比例也差异大。能把孩子送私立学校的,哪个家长不是中产?这样家庭的孩子,普遍基础比较好。所以美国也有学区房,教育质量好的公校学区房也都贵。

   我在马大上学期间曾经在华盛顿特区一个低收入区的小学上观察课,国内的家长能否想到,在那所小学有的孩子如果不上学,没有学校管饭,回到家里会可能挨饿,没有饭吃?班里有一个特别桀骜不驯的孩子,老师要给家长开会,老师利用自己休息时间苦等家长不来,后来有的老师说在同一时间看到那位家长在超市里逛,根本不来!而那位老师在我看来非常优秀,我举这个例子是要说明生源对教育结果的影响。因为国内不管哪个收入层次的家长,不听老师的很少见,所以大家不会想到美国生源差的学校对教育结果的影响。而且私立学校往往是一个老师就对几个学生,基本天天唱着歌就把孩子们教得很好了。所以在生源很好的情况下,有资质的老师会更好。

     想送孩子出来留学的家长一定非常重视孩子的英语学习,但从英语是外语到用英语为官方语言进行各科学习,生活等,要看在国内学的英语是考试英语还是和实际使用功能接轨的英语,这里面也是有差别的。我最近正在研究国内一家出版社的小学英语教材,我就不在这里吐槽了。这里仅提醒一下有让孩子出国读书打算的父母注意两者的区别。

国内的体制内教育的确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在体系内自己找平衡,还是走出体系?希望我说的这些能对您做决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谢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