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裁缝匠还是设计师?
海岚
中国的家长都倾向于想“看到”幼儿园老师在幼儿园教了什么了?即使在加拿大我也见到大把这样的华人家长,因为我们一辈辈就是这样传承过来的。在加拿大系统的学习了西方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并经过6年的实践和大量的观察让我反思,我们中国传统的对孩子艺术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是不是有些误区?毕加索,梵高之类的艺术家如果成长在中国,会有所成就吗?也许在幼儿园阶段就被矫正了。
我们的艺术教育是要培养服装设计师还是裁缝匠?裁缝匠要求的是手艺精湛,按照客人的要求行事,而设计师是有自己的理念和创造。当然如果孩子成人了喜欢这种按部就班的动手的工作,那另当别论。这里我要讨论的是艺术教育要鼓励和激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并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身心愉悦,培养自信。中国的幼儿园对幼儿的艺术教育,例如,教孩子画画(具体的笔画都教),折纸,泥工都倾向于让孩子照着实物或老师的做,没有创造力激发的元素在里面。
前段在一个博客里看到一个中国幼儿园手工,太有普遍性了。就是老师把孔雀的轮廓都画好了,裁好了多种颜色的孔雀羽毛的小片片,要孩子们往轮廓里粘。恕我直言,这个活动是让孩子们在固定好的框框内简单重复。孩子们除了锻炼小肌肉群的发育还鲜见别的。这就涉及到孩子们的绘画手工等活动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裁缝匠还是设计师的问题?我只从教育学的角度评价这个活动。不针对任何人。这样细心地记录孩子的生活,博主是超级好妈妈,设计这个活动的老师也一定很敬业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相信她也一定是一位好老师,这也是我们代代传承的典型的手工活动,在很多幼儿园教学参考书里也可以见到。孩子们也认真,因为他们习惯了,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机会体会一下自己“设计”自己动手,就是自己说得算的艺术手工类的活动的乐趣。在美国我儿子去的亲子中心也见到了老师把自己预先做好的手工展示出来,然后在旁边放上孩子需要的材料。为了避免孩子受老师固定思维的影响,我从来不给我儿子讲解老师是怎么做的,看我儿子有什么想法,我再给予帮助,比如加点颜料什么的。可这样的手工课如果在加拿大我的教室里,我们园里的教育督导一定会找我谈话。我很想和家长,幼儿园老师们分享一下东西方教育理念的不同。
我就以这个粘孔雀毛的活动为例来分析一下吧。其实北美社会的多元也体现在幼儿教育上,有很多各种理念的幼儿园,家长可以选择。我工作的幼儿园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以法语缩写CPE开头,这样的幼儿园是政府出资,代表了一种行业标准,严格执行政府规范,同时不断更新教师理念和知识。其中对孩子艺术教育我们幼儿园严格要求是:process
oriented NOT product oriented.
就是以追求孩子活动过程为目标,不是以最后孩子做成什么具体的东西了为目标。这个过程孩子有最大的参与空间,就是有很多自己说了算的元素,能把自己的想法体现在里面。其实不仅仅是我们中国人,有很多老外家长也是只注重看我的孩子今天拿回什么“作品”了,为了让家长理解,幼儿园会在给家长的简报里说明,我们也和家长交流,老师会记录下孩子在做活动的过程中说过了什么,表现了什么,而且这种记录不要加老师的主观评价,完全是客观的一种观察(老师,家长怎样观察孩子才能得到公正信息,我以后再聊)。当然也有很多老外家长不以为然,根本不关心。从这个角度讲,我们中国家长真是好样的。这个粘羽毛活动就是孩子在整个参与过程中没有任何环节能体现自己的思维,自己的个性。还要说点题外的话,因为在图片中我没有看到有几个老师在和这些孩子做活动,在加拿大我教过的班级如果是3-4岁的,老师孩子的比例是1:8,
4-5岁的1:10(政府规定), 而且多数时间如果有调皮的孩子或满额的时候,我还有个助手,老师不是超人,这是保证质量的前提。
最后我要强调的是这种在艺术活动中以过程激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掘孩子的个性的追求应该是贯彻孩子一生的教育中,决不是通过一,两次活动就能看出效果的。如果能,那是秀(show),不是教育实践。也不是以孩子成名成家为目标,别看我文章起了这个题目。
如果敲的这些字能给一个家长,一个老师一点启发,让一个孩子受益,我就非常欣慰了。如果能激发出一个毕加索之类的大师,我就瞑目了。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25EN00SIGG.gif 就是我会睡得非常香甜的意思哈!
2010年11月16日星期二 写于儿子熟睡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