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谜样湘西5——打渔鼓

(2013-07-04 11:55:38)
标签:

溆浦

渔鼓

老人

文化

分类: 神秘湘西

         新浪微博 @武汉丁寅

http://s5/mw690/6ebe65f6ge0a797cad0d4&690

      84岁的老爷爷,身体还好得很。在我家大门口唱渔鼓。

 

   最近一次看打渔鼓是今年212日,正月初三大冬天外面吹着冷风,一位84岁的老爷爷来到我家大门口,老人很精神。妈妈请老人家进屋烤火,一边泡茶一边泡来一碗炒米,并包个红包递上。

http://s7/mw690/6ebe65f6g7cdd8fdebed6&690

老人在我家吃炒米,很配合地照了张照片。

 

      这是溆浦一种很简朴的渔鼓,现在打的人越来越少,老人做了一些改良。一个圆鼓挎在右边,右手敲鼓,左手敲锣。根据节奏一边敲一边唱,唱的都是祝福话。

     正宗的渔鼓,是用长竹筒做的,一般70厘米到100厘米,竹筒的中心是空的,有竹节的地方都掏掉。一般选竹子时,尽量选竹节很少的竹子。湘西一般用楠竹,里里外外都刨光滑,然后上桐油,再把一段蒙上兽皮,一定要,厚了音就太浑厚不响亮。这种节日讨好助兴的乐器,是不能沉闷的。渔鼓有些长,所以都会在两头系上带子,斜挎腰间,像腰鼓一样。

     老人说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就出来走走,自己身体还很好,就是路上有点滑,所以拄个拐杖,慢慢走。

    打渔鼓是一种说唱音乐艺术,关键是要配合鼓点,脱口而出成文章,对于即兴发挥的能力要求高,似唱似说,在不同的家里说不同的话。当然一旦登上大雅之堂的话,题材就会扩宽范围,如说唱就要道情,把古代的一些故事通过渔鼓表现出来,如《封神榜》、《并吞六国》、《孙庞斗智》等等。而在民间,春节期间走家串户的打渔鼓,不需要这些故事,要的只是就着这家特点说说吉利话。

     我爷爷是打莲花弄的,和打渔鼓在说唱方面比较相似。他不识字,却能将三国、薛仁贵等等历史说得津津有味。这都是说唱艺人最基本的功夫,记性好,口才好。

     老人并不懂所谓艺术是什么,这只是他养家糊口的工具。年老了虽然可以不用它挣钱了,但一辈子闲不住,依然把这当成一项乐趣,就如同有的老人喜欢打麻将一样。

    老人走的时候,我们送到门口,说不用再唱了,但他还是在我家大门口又唱了一遍。这是他们这一行的规矩,不会因为年纪大了而改变。

 

 

http://s2/mw690/6ebe65f6ge0a7a1b69e51&690

2007年,溆浦龙潭83岁老艺人刘克孝打着渔鼓讲述湘西会战(这是标准版渔鼓)照片来源溆浦网

http://s16/mw690/6ebe65f6ge0a7a67dd3af&690

网友@kikimu宸 画的渔鼓艺人简笔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