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丰白字戏:世俗的“大闹热”

标签:
海陆丰白字白字戏酬神戏宗族祭祀民间风俗 |
分类: 发现城市之美 |
图文/泉影
海陆丰以各种庙堂为中心的民俗活动非常繁盛,神庙、祠堂、戏楼是村社最亮丽的风景。不论是乡村还是城镇,有村必有庙,姓姓有宗祠,大部分村社还有不止一座神庙。海陆丰的寺庙有浓郁的世俗色彩,不同教派的神灵经常共处一庙,前妈祖后关公,左如来右老君,甚至并排一坛者,比比皆是。这些庙堂及其周围的广场、戏台成了村民日常休闲的主要场所。所有的神庙都有自己的重要日子:神诞、得道、酬神等,这是隆重的祭祀、狂欢及演出的日子,海陆丰人称之为“做闹热”,远在外乡的游子要赶回来,他们还会邀请四里八乡的亲友一起“闹热”,当地人有“闹热大过年”的说法。在旧时代,官府的管理只到县一级,广大乡村基本上处于宗族自治状态。而庙会作为宗族势力的体现,对内是联系宗族成员的重要纽带,对外则是宗族实力与地位的象征。因此,乡民就算节衣缩食也要将庙会办得风风光光。
海陆丰的许多社区、神庙一年有多个节庆日,要做几次“闹热”,再加上传统节庆及宗祠祭祀时的演剧庆典,海陆丰的宗教民俗文化可谓名目繁多,正是民俗滋养了一大批独特的传统文化艺术。白字戏在元末明初从闽南流入粤东,在海陆丰与当地方言、民间艺术结合,加入了竹马、钱鼓、渔歌等养份,逐渐形成了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海陆丰白字戏。因唱曲多用“啊咿嗳”衬词拉腔,民间又称“啊咿嗳”。旧时白字戏又分“潮州白字”和“海陆丰白字”,但潮州白字后来演变成潮剧,现在白字戏专指“海陆丰白字”。海陆丰和潮汕,同属闽南语系的两个方言区,它们是同一语系的孪生姐妹。过去白字戏经常与正字戏同台演出,正字戏居正棚,白字戏居偏棚。还有一种"半夜反",即上半夜演正字,下半夜演白字,有所谓"正字母生白字仔"的戏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