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独具特色的三甲文化

(2014-07-10 16:03:38)
标签:

甲子

三甲地区

出花园

青草饭

甲子鱼丸

分类: 发现城市之美

图/文  泉影


       三甲,陆丰海岸线最东端甲子、甲东、甲西三镇的总称,它象一张舒展的翅膀深入揭阳市的惠来县,三甲的人情风俗与惠来基本一样,而有别于海陆丰其它地方,特别是其潮汕方言,与海陆丰福佬话差别很大,正是“方言映射民俗,民俗渗透于方言”。过去,海陆丰人对喝茶不甚讲究,基本属“牛饮”类型,而三甲地区一直盛行“三杯冲”,这是正宗的潮州功夫茶,三个茶杯正好摆出个“品”字,不管家中来客多少,就这三个杯子轮流喝。这块有深刻潮汕烙印的土地,为何自古就划归海陆丰呢?

独具特色的三甲文化


     三甲地区,位处古潮州和古惠州的夹缝,如今则在潮汕和汕尾的边缘地带。甲子,因古时港口有巨大的礁石群,与六十甲子数字相符而得名,又因大石排列如门,称甲子门。这个古老的粤东重镇开发很早,文化底蕴深厚。三国时孙权曾派卫温进军闽海琉球,船队遇风飘至甲子门。

    宋元时期,中原百姓为躲藏战乱纷纷南迁,人们来此聚族而居,到明初已形成颇具规模的市镇。为防御倭寇海盗,明朝设甲子所城,隶属碣石卫,碣石卫类似现在的汕尾军区。而古海丰县八都之一的石帆都,行政中心就在甲子。石帆都相当于现在的镇,辖区又比镇大得多,大约是现在的碣石、南塘、湖东、华侨及三甲地区。
        明代海防已成卫所体系,在沿海又设巡检司,和卫所起到互补作用。设于甲东奎湖的甲子巡检司,负责盘查行人,维护正常的商旅往来,奎湖尚存古寨城遗址。军事上,碣石卫辖甲子所;行政上,甲子巡检司管辖碣石卫。建国后,甲子所有九十八个自然村,被整编成六个镇,即今天“三甲”及湖东、岐石、鳌江。其中岐石、鳌江划归惠来,其余归陆丰,这就是大三甲地区的由来。

 

独具特色的三甲文化

 

       甲子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古老的风俗,它如一根纽带拴着四方游子的心,这是一个族群的身份印记。其中以“出花园”最有地方特色,民俗大师钟敬文先生认为,“出花园”是一种特殊的成人礼。过去潮汕人无论男女,长到虚龄十五就要“出花园”,表示已长大成人。所谓“十五成丁,十六成人”,为什么要出花园?在深入了解民间信仰的过程中,老人的说法是,小孩在十五岁前,其灵魂一直生活在花园里,由花神保佑,人们称为“花公花婆”。孩子出生时要在床下安上其神位,所以花神又称“床脚婆”。到了十五岁那年花婆的诞辰,即七月初七“乞巧节”,就要举行一个特别的仪式,把小孩“牵出花园”,并把神位移走。现在“出花园”仪式已越来越简化,有的简化成谢花园神,有的仅保留吃红鸡蛋。简单的习俗里蕴含着父母对儿女早日懂事成人的愿望,以及对子女美好生活的祈愿,这些都是值得传承的。

       三甲地区素有吃“青草饭”的风俗,这源于春秋时期的“上巳节”,古时人们在三月初三出门踏青,文人雅士曲水流觞临风饮宴。甲子人过节的习俗是到田野采摘鸡屎藤、苦刺心等草药的嫩叶,洗净剁碎、炒熟拌以熟米饭,就是祛除百病的“青草饭”了。而今生活水平提高了,还加上瘦肉、虾仁、香菇、鱿鱼丝、翅鱼干等佐料,使之更加美味营养。青草饭的习俗,也可能来源于畲族三月三吃乌饭。三甲地区的先民“山顶为畲,水上为疍”,受畲族文化的影响是很合乎情理的。

       三甲独特的民俗,演绎出别具特色的饮食。就是最简单的煮稀饭,米粒刚爆腰就算熟了,熬煮时水下得比较多,煮好的糜有粥浆,米粒晶莹剔透,汤浆呈粘稠状,有很好的充饥饱腹的效果。这有别于其它地方半流质的粥。此外,冬至吃羊肉,过年做咸饼糖葱,还有三甲地区特有的姜薯汤、猪血汤,声名在外的甲子鱼丸、煎蚝烙、煎鱼饼,这些都是三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是海陆丰传统民俗中独具特色的一个分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