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杂志社任职几年美食版摄影,拍摄食品、美食可以说是家常便饭了。即使是有经验的摄影师也都会承认拍摄食品是不容易的。虽说食品没有丰富的表情,但它们也有“生命”,假如表现不好,所拍摄的食品会变得让人大倒胃口。看过国内很多时尚杂志的美食图片,感觉非常完美的不多,在此想与各位同行及爱好者交流学习,共同提高摄影水平!
首先,谈谈我对食品拍摄的一些看法吧:
1、器材
相机像素我认为不是很关键的东西,作为一般普通印刷A3尺寸或喷绘海报0.8米乘1米尺寸,像素在800万左右已经足够了,如要求更大尺寸就要选择更高像素相机了。我用佳能老一代的单反——20D拍摄的食品,经常印刷A3尺寸画册使用,没有任何客户提过意见!但不管你用小DC相机、单反相机,120反转片或者数码后背,最好是使用带微距的相机,或微距镜头(尼康105、佳能百微、玛米亚120F4微距都是比较适合的镜头)

闪光灯正常使用2-4盏300-500W色温在5500左右的就可以了,有人说闪光灯越大越好,我看未必,我朋友曾经使用3盏1000W以上灯光拍摄食品(唯一只能看到图片的高光效果,层次细节一点都没有,食品反光部分的高光让人无法接受)超过600-800W的光线会使图片失去很多细节,食品本身的油水就会反光,太大光源只会起到副作用。闪光灯上的柔光箱是必不可少的东西(反光伞也可以,但我实验没有柔光箱效果好)拍摄食品很少有直接打光的,要拍摄一些特效创意备2个猪嘴也是可以的。
三脚架也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新手,相机镜头带VR最好不过了。

2、道具
说到道具,我觉得食品摄影中道具起到相当大的作用,不同的菜系、不同的器皿、不同的风格,使用不同的道具;比如:川菜,他是比较有历史文化的菜系,辣椒用料较多,比较适合使用民俗的道具,竹垫、仿古布垫、辣椒、面谱、吉祥小挂件都可以。而不是像有的摄影师,看见人家用洋酒配鲍鱼拍摄很不错,他摄什么食品都放点洋酒、红酒在旁边,没有起到道具应有的作用;还有,道具也不是越多越好,正常摆放1-2件就可以了,太多会显得很凌乱,没有主次;要拍摄如意点的照片,平常还是要多花点人民币采购些精美的道具备用。

3、拍摄用光
拍摄食品大多使用逆反光,后侧的灯光为主光,前方的为辅助光,其他灯光用于补光;使用同样瓦数的灯光时,后面灯光全开,前面灯光调小一半;在比较反光的食品拍摄时使用左右光,即左右各一盏,但一展灯要强一点,一盏要弱一点,如果2盏灯一样强就会显得光很平,食品没有层次感。布光最主要的原则就是不能让食品、汤水、油汁将灯光大面积反射到你的镜头里。

4、食品拍摄
一般拍摄前还要准备的有红油、白油、喷壶、筷子、勺子、香菜、鲜花草、纸巾;接下来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给食品化妆,除了大酒店大厨比较讲究颜色、造型、器皿,大多普通餐厅不是那么讲究的;所以做为一名专业食品摄影师一定要懂得食品的基本造型、颜色搭配、器皿使用,而且要研究食品那些拍生的、那些拍熟的、那些拍半成品,有的拍摄要淋油水、有的拍摄要喷水;每道菜要突出它的特色,突出他的主料,而不是有的菜上面放一大堆香菜、葱花,根本突出不了菜式的特点。拍摄时菜式摆放的角度也很讲究的,有的菜正面拍会有反光,侧面拍就不会反光,灯光也会根据菜式造型、角度有所改变。尽量让师傅们现做现拍,尽量把每道菜式最漂亮的的那几块放在上面。

5、拍摄食品的难点
拍摄食品的难点来自两个方面:首先,怎样表现食品的质感、松软、酥脆等。其次,怎样突出食品的新鲜:美味、可口等。
质感的表现主要靠光线的布置,对于质地粗糙的食物如切开的面包和蛋糕,光线应该是柔和而有方向性,所以柔光罩和蜂窝罩使用得较多;对于蔬菜和水果,由于形状上的不规则而容易产生投影,宜使用散射光来表现。
如果拍摄具有一定透光性的食物如蔬菜、薄片、果冻、饮料时,光线的强度和柔度应该巧妙结合,适当地运用轮廓光和逆光表现被摄物的形状和质感。
拍摄食品大多追求色彩的正常还原,尤其是拍摄凉菜、西式点心一类的照片,但有时会采用暖性光线照明,比如煎炸食品、烘烤面制品等,金黄的色泽暗示了该食品的新鲜和香脆松软。
以上是我在拍摄食品中一些技巧方法,更多的细节以后再与大家分享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