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合欢树——史铁生《合欢树》赏析(高2013级5班  徐萌)

(2011-12-28 09:23:11)
标签:

鏁欒偛

分类: 读写1+1

也许是人生的不幸才造就了史铁生写作的辉煌,因此每次读其作品都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沉重。整篇文章的基调是低沉的,没有过多的情感宣泄,却将一种深到骨子里的爱在娓娓叙谈中刻画了出来。

母亲的爱是令人心痛的。从第1段中母亲炫耀自己小时候作文好的事情可看出年轻的她是多么天真可爱,如一个纯洁的孩子般喜欢夸耀自己,此时的她处于最美的年龄,与后来她头上出现白发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为了的病她被夺走了欢乐天真,无情的岁月夺走了她如花的容颜。因此我在第一段貌似美好的回忆中体会到更多的是辛酸与歉疚。青年时期的作者腿残废了,此时的母亲毫不放弃渺茫的希望苦苦寻药却遭到了的冷遇。这里只有两句对话的描写,却有苦痛挣扎在里面。对于来说在年少气盛的年纪失去双腿应是焦躁且易怒的,而对母亲来说看到孩子的苦痛是更大的折磨。尽管的内心被生理上的打击占满,无法考虑母亲的感受更无法理解母爱,但母爱是无条件的。她就是这样永远站在孩子的面前,与他一起承受风雨,尽管自己已痛苦万分,却依然使他安心。这就是母亲的伟大。也许这时我已开始体会到母爱,但也许还没等我完全体会到,母亲已不在了。从第4段可看出母亲是在”30岁不到的时候离开的,这正是作者心智走向成熟之时,走出人生低谷之际,母亲在拯救了自己的孩子之后还没有真正来得及看看他新生的完成,这是一种难言的悲哀。我想这种感情与下文我不愿看到合欢树,后来却不能再看、无法看之后的悔意与无奈是相照应的,母亲的话语是平凡的,但在不被理解中抵制住岁月侵蚀的爱却是至美的。

同样,孩子对母亲的爱是令人怜惜的,不然也难以写出这么感人至深的文章。与母亲无微不至、深厚的母爱是不同的,作者对母亲的爱应是无声的,静默的,也许是与他的性格有关,史铁生应该是一个比较静默的人,不太善于直接表露心迹。从第一段中的他承认母亲长得好看却不愿说出来,还有第511段他总是喜欢静静的呆一会儿都可以看出。这也许是从小性格如此,但更有遭受生活打击的原因。一般人经历了很多以后就会变得更深沉一些,但越是把感情埋在心里,感情也越深,所以我找了一些体现儿子之爱的地方。第一段中装作漫不经心的作者应该是以爱的口吻来描述的。都说情人眼里出西施,只有爱母亲的儿子才会觉得她是天下最好看的女的吧。但这时作者还小,因此还停留在观察表相阶段,因为爱她所以她长得美。再到后来重大变故之后,对于母子之间的对话他仍记得十分清楚,就体现了他对母亲进一步的深爱。因为在经受痛苦的黑暗时期对母爱感受很深,所以会对母亲爱更深沉。但前面提到过他是无法完全理解母爱的。后来母亲不在了,他才开始更加理解母爱,对母亲的爱也应该有一种升华,上升为一种理解,一种歉疚和永久的记忆。母亲的离开对他的打击可以从文中5611段看出,他是老是摇车在街上瞎逛,想静静的呆着。还搬了家,不敢到小院儿去看,怕揭了心底的伤疤。但他在这种痛苦的情况下并没有怨恨母亲的离开,反而很理解母亲的苦,第5段说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的心得到一点安慰。我想为了母亲得以解脱,他是觉得母亲的离开其实是一个好的选择吧。真正的爱不是占有,而是放手。这就是史铁生的爱。刚才还提到了歉疚,全文有很多体现,比如在10段的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如果把合欢树比作母亲,那么作者错过了摇车去看合欢树的机会,也就可以理解为:作者没来得及及时抓住母爱,或者是报答的机会。对于母亲无私的付出,孩子亏欠太多,会有一种歉疚,我把这种歉疚也理解为对母亲的爱。

合欢树这个题目给人的感觉是温馨的,有合家欢乐之意,直到通篇读完之后才发现并没有文章如此温暖,文中的爱是至深的,却也是痛苦的。我想作者是在后来回想起往事,才逐渐体会到母爱的深意——母亲希望家人快乐,合家幸福,不管遇到了多大困难,她总是在向这个方向努力。也许人的辛酸就在于无法逾越岁月的流逝与规律,直到某日开清了爱的真谛已是物是人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