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笔记
笔记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95
  • 关注人气:5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债券投资第三课——债券的到期收益率(YTM)计算

(2015-11-27 14:54:16)
分类: 债券
前天,一位朋友问我,这支债券不错呀,ytm高达9%+,还有朋友问我,某AA+债券ytm高达8.5%+,是不是严重低估呀。他们说ytm是在**网站上看到的。我给他们的答复是,这么高的ytm只有一个原因,就是算错了。 
  手工计算YTM是每位债券投资者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1、个人倾向于计算单利 
  
据我认识的很多债券高手,也是手工计算的单利。 
  1.1 过于复杂的复利算法,导致普通投资者无法手工计算,校核。不同网站,计数结果不同,派息后,数据不能及时更新甚至出错并不鲜见。 
  1.2 单利计算简单准确,复利是不准确的。 
  复利是不准确的,复利算法假设每年利息收益还能再产生与本金同样的收益率,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 
  1.3 对个人投资者来说,单利几乎能完全取代复利。 
  计算到期收益率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来衡量债券的价值。 
  1.3.1 跟储蓄对比,定期存款收益都是用单利。债券计算单利作比较更科学。 
  1.3.2 除了分离债外,普通债券单利高的债券往往复利就高。单利用来比较债券价值已经足够。 
  1.4 单利相近债券,票面利率高的债券复利和即期收益率高。简单的说ytm相近的债券,其它条件相似,优先选择票面利率高的债券。
  2、税前到期单利=(100元 - 净价 + 票面利率 * 剩余年数)/ 买入全价 / 剩余年数 
  税后到期单利=(100元 - 净价 + 票面利率 * 0.8 * 剩余年数)/ 买入全价 / 剩余年数 
  剩余年数可以在很多网站查到,或者用excel计算 
  剩余年数 =DATEDIF(TODAY(),到期日期,"d")/365,到期日期形如 "2021-12-5" 
  
  这里提一下,到期单利的另外一种表示方法,两种表示方法其实是一回事。 
  税前到期单利=(100元 - 全价 + 票面利率 * 待派息年数 )/ 买入全价 / 剩余年数 
  
 税后到期单利=(100元 - 全价 + 票面利率 * 0.8 * 待派息年数 )/ 买入全价 / 剩余年数 
   
  注意,这里不要混淆的就是括弧里面的剩余年数与待派息年数。 
  待派息年数是个整数,剩余年数不是个整数! 
  某债券2年半后到期,剩余年数=2.5,待派息年数=3
  3、持有收益率又称为即期收益率 
  持有收益率 = 票面利率 / 全价 
  全价=净价+应计利息。 
  持有收益率一般不用特别计算,通常来说,票面利率高,持有收益率就高。 
  到期收益率,一般来说持有到期才能拿到这么多收益。而通常来说,债券大部分时间涨跌不会太多。这时,实际收益率就是持有收益率。 
  2011年底,112012和112014的YTM都在9.+%相差不多。由于112014的票面利率比112012高1%。持有一两个月,显然112014比112012更合算。这就是持有收益率的意义。
  4、债券重仓下单前一定要手工核算YTM 
  网站上的ytm可以用来作为选债时的参考,但是重仓下单前一定要手工核算。 
  网站上的ytm计算不一定靠谱,特别是派息日,计算收益率尤其容易出错。 
  本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重仓下单前一定要手工核算。
  5、巧用Excel计算YTM 
  每次手工核算肯定比较麻烦,通常大家感兴趣的债券就那么几支。将基本信息登录好一次,以后,直接修改当前价格,就能得到最新的YTM。 
  剩余年数:I2=DATEDIF(TODAY(),G2,"d")/365 
  应计利息:J2=(INT(I2+0.9999)-I2)*F2+F2/365 
  全价:K2=H2+J2 
  税前收益:M2=(INT(I2+0.9999)*F2+100-K2)/(K2*I2) 
  税后收益:N2=(INT(I2+0.9999)*F2*0.8+100-K2)/(K2*I2) 
  待派息年数 = 
INT(I2+0.9999)

  http://f200-9.bbs.hexun.com/_i/a/e/5/ae5e0d11-be38-4d87-9303-215452c88bc5.jpg

特别提示:Excel有时会出现奇怪的bug。所以,手工计算还是无法替代的。
  没钱又丑 
  2012年4月3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