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秦观的《淮海集》

(2014-04-05 17:35:57)
标签:

秦观

淮海集

文化

分类: 历史

   《淮海集》,北宋文学家秦观作,以号淮海居士名。现在所保存的宋本,最早、最完整的是南宋乾道年间高邮军所刻的《淮海集》四十卷、《长短句》三卷、《后集》六卷,共四十九卷,总七百二十篇,秦词多咏美人芳草、离愁别恨传统题材,于艳情之中蕴含身世感慨,含蓄蕴藉,寄情悠远,尤善于以迷茫凄凉之境渲染哀怨伤感之情,情景交融,韵味醇厚,语言典雅精丽,自然清新,具有很高的艺术性。[1]

  秦观以词名,一般学者只知他是婉约词人的代表,而不知他在诗文方面也有突出的成就;即使提到他的诗,印象上总以为是「女郎诗气而不知还有其他风格的作品。至于文,则更少有人论及了。其实这是历史的误会。明人胡应麟说:「秦少游当时自以诗文重,今被乐府家推作渠帅,世遂寡称。」可见他的诗文在宋代颇负盛名,只是到了后来才被词名所掩。从宋刻本看,淮海集前后集共四十九卷,其中只有三卷是词,其余赋一卷、诗十四卷、挽词一卷《以上为韵文》,而以文为最多,共三十卷。此次将淮海集作了一次系统整理,钩沉辑佚,辨伪存真,计得诗四百三十余首(不含逸句和存疑之作),辞赋十篇,各种体裁的散文二百五十七篇。三者相加,数量大大超过了词。因此这个集子连同前出之淮海居士长短句校注,基本上反映了秦观作品的全貌。

    秦观诗的艺术风格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从其诗风发展过程来看,其前期主要风格是“清新妩丽”(王安石《答苏子瞻荐秦观书》)。例如《纳凉》诗、《还自广陵》四首以及越中所写的一组纪游诗;以自然清丽的语言,写闲雅恬适的情致,读后令人产生心旷神怡的美感。而他的《荷花》一首,不仅描写了雨后荷花的娟净,而且借以抒怀人之思,寓不遇之感。从荷花写到美人,因为二者都具有美艳的特质,因此自然贴切;再从美人寄寓诗人身世之悲,则花又符合美人芳草的比兴传统。全诗语言婉丽,意致淡远。

    秦观后期作品由清新妩丽渐趋严旭高古,这不仅和他的生活际遇密切相关,也是和诗人艺术经验的日益成熟分不开的。如《海康书事》其二:“卜居近流水,小巢依岑。终日数椽间,但闻鸟遗音。炉香入幽梦,海月明孤斟鹪鹩一枝足,所恨非故林。”虽也写景抒情,但少雕织做作。在工整凝炼的诗句中,反映了一个逐客的孤寂情怀。

    秦观诗在写景状物方面表现出特殊的才能。如他写傲慢僧人:“坐客一语不入意,目如明星视飞鸟。”(《送僧之保宁》)写衰老的道士:“背因书字曲,发为注经华。”(《送陈太彻道录》)都很准确、鲜明地抓住人物各自的个性特征。有时他能借助客观景物把感情写得细致入微:“儿辈未来钩箔尘,长春花上雨如丝。”(《与国院独坐时儿子湛就试未出》)“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秋日三首》之二)有时他能抓住一刹那的动作写出无限诗意:“天寒水鸟自相依,十百为群戏落晖。过尽行人都不起,忽闻冰响一齐飞。”(《还自广陵》其四)“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所以,苏轼称赞他说:“少游下笔精悍,心头默识而口不能传者,能以笔传之。”当然,秦观诗有时也逃不脱宋人写诗用典过多的毛病,如五言排律《次韵莘志》、《正仲左丞生日》等都用了很多典故。而《进南效庆成诗》、《次韵蒋颖叔南郊祭告上清储祥宫诗》则几乎句句用典,字字有来历。

    秦观的散文也有很高的成就。他擅长各种文体,依《淮海集》原来的分类,计有进策、进论、论、传、传说、表、启、简、文、疏、志铭、赞、跋、状、书、记、序、杂文等十八种,就其内容而言,其中以政论、哲理散文、游记以及部分小品更为出色。

    秦观的政论写得很活,深受苏轼影响,尤其注意联系当时的社会观实,较少作书生之空谈,因此深得前人赞许。近人林纾在《选译淮海集序》中曾说:“实则学东坡之似者,无若少游”,而“策论,则与东坡同一轨辙”。他和苏轼都看到了北宋经历了王安石变法之后旧党重新执政的一些弊端,因而通过策论提出自己的政见,以期补苴罅漏,巩固宋王朝的统治。他的策论是认真研究了历史经验,观察了社会现实,从政治、经济、军事乃至人材等各个方面,提出了一整套的政治见解。其中涉及政治、经济方面的主要有《国论》、《主术》、《治势》上下篇和《法律》上下篇等;《涉及军事防备方面的有《将师》、《谋主》、《奇兵》、《兵法》、《边防》诸策;而在《任臣》、《人材》等篇中则对用人问题发表了议论。这些策论,都是优美的政论文,不仅文笔犀利,说理透彻,引古证今,富有说服力与感染力,而且结构严密,章法井然。

如《主术》篇,作者首先揭示人主之术主要在于能任政事之民议论之臣,这是全篇的主脑。然后,从用人的角度着眼,说明人有智愚不肖,“人主以一身之思虑,一耳目之聪明”,进退百官,不可能不乱。那么怎么办呢?于是他又拉回本题,说明必须依靠政事之臣作为股肱,议论之臣作为耳目。至此说似说完,忽又宕开一笔,从反而加以论证:一方面举出汉成帝宠信王凤、唐明皇专任李林甫为例,说明单用政事之臣的弊端;另一方面又举汉武帝重用严助、朱买臣等,唐德宗重用李齐运、裴延龄等为例,揭示单用议论之臣的害处。使人感到殷鉴不远,心悦诚服。至此,作者便从正面作出结论,指出本朝的仁宗,既能使“政事之臣得以举其职”,又能使“议论之臣得以行其言”,故“两者之势适平”。最后点出全篇的宗旨“原鉴汉唐之弊,专取法于仁祖”。全篇起承转合,起伏跌宕,纵横捭阖,层层深入,在古代政论文中,实为罕见。

《淮海集》中还有一部分哲理散文。这类散文中多有佛老思想,但在形式上不拘一格,有的是传、论、说,实际上属于论文一咱;有的是疏、铭、祝文和行状,乃是一种宗教性的应用文。在这些散文中,都含有不同程度的哲理,对禅宗思想与老庄学说作了一定的阐发。文章典雅,或骈或散,中多典实,呈现出一种浓郁的宗教气氛。如《高邮长老开堂疏》写道:捧头取证,尤为瓦解冰消;唱下承当,未免龙头蛇尾。况乃不快漆桶,无孔铁钅追,徒认影以迷头,但抱藏而叫屈。”骈四丽六,对仗工稳,且句句用事,多采自佛学经典。

值得注意的是秦观并非单纯地倾向佛家或道家。而是以儒家思想的基础,旁搜远绍,广泛地吸收了佛家与道家学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世界观。他那整整占了一卷篇幅的长篇论文《浩气传》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此外,还有《变化论》、《君子终日乾乾说》、《心说》、《愈紫芝字序》、《魏景传》、等篇目。这部分论文从孟子的“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出发,融合了《庄子》、《列子》、《抱朴子》、《黄帝内经》,由儒及道,纵横捭阖,反复论证,表现出精深的哲理思辨。

    秦观的游记、传记和各类小品也写得十分出色。如《游汤泉记》篇幅较长,写沿途风景,抒旷远情怀,夹叙夹议,情景双绘,引人入胜。《龙井题各记》写他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去访辩才法师,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把西湖至龙井一段路上的夜景,描绘得静谧幽绝,充满诗意。他的《书辋川图后》,本是一种题跋,却写得情趣盎然,带有游记的特点,恍如一幅神游图。元三年,他举贤良方正不中,回到蔡州后与失意归来的边将高元悔相从于城东古寺。在他所写的《高元悔跋尾》中,把两人满腹牢愁、狂放不羁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二人)日饮无何,绝口不挂时事。余酒酣悲歌,声震林木。无悔目熟视,发上冲完冠。人多怪之,余二人者自若也。”这在一般跋中是不易做到的。他的《眇倡传》、《二侯说》都是小品,寓深刻的哲理于生动的形象,读后发人深思。长篇《清和先生传》,以丰富的典实,曲折隐晦的笔法,将酒拟人,为酒立传,构思新颖,颇似韩愈的《毛颖传》。还有《遗疟鬼文》,以形象的手法描写疟疾的症状,与韩愈的《送穷文》异曲同工。他的书简写日常琐事,沟通友朋之情,简古凝炼,如晋宋人语。因此林纾称赞说:“多言俗事而不偏不俗,由胸次高尚耳。”总之,秦观的散文确实具有很高的成就,在北宋文坛上应该占有一席地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