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熊市下的基金产品推动,谁主沉浮

(2012-06-08 15:15:30)
标签:

财经

中国

股票基金

基金销售

基金公司

杂谈

分类: 工作思考

大众的行为总是贪婪和恐惧的,投资品的推出时机是迎合其贪婪和恐惧的行为,还是引导其理性决策与长期财富增长?客户短期偏好与真实需求之间,加上职位短期业绩压力,实在是两难的选择。                     

2012年的2季度,基金的产品创新可谓风起云涌:先是300ETF发行销售数百亿,之后是类理财基亦上层楼。

300ETF实在是好东西。交易所已经进行了多年准备,此次发行更是动员组织效果显著,从产品影响力的扩大到最终募集到的规模,都是志在必得。略微可惜的,是市场机会上稍有不尽人意,不到一个月的封闭以下跌近5%收场。虽然投资者大部分都是久经涨跌考验、心理承受力极强的老手,不少人更是为防止下跌做了对冲的准备,但毕竟还是有不少人,还是抱着侥幸心理参与的此次投资,想着如此的好产品、大推动,也许就真能带来市场的转暖呢。现在看来更好的回报还要再等等了。

300ETF毕竟是针对交易所的投资者,对沪、深两市而言,终于有了跨市场的唯一工具,产品影响力终究会是持久的。银行渠道的产品创新就更加可圈可点了。

有的产品是突破了预期收益的营销限制,当然也包括着,为能够使短期固定期限内的投资收益预测准确,从而采取了的固定短期期限的投资策略,这策略在基金行业也算是开创性的。有的产品似乎只是增加流动性限制,没有看到投资策略上的不同,从营销上,似乎因为流动性限制的增加,带给了投资者似乎更明确、似乎更好的投资回报想象。最终,两种创新,加上销售机构的推动,终于带来了低迷基金销售市况下的意外营销成果——各数百亿的发行规模。

固定投资产品的营销创新、投资期限创新、加上降低流动性的创新,这些固定收益产品创新尝试,在2012年的第二季度此起彼伏,展现出的不止是银行客户对低风险产品的偏爱,更有银行方面对客户低风险偏好的大力迎合。

而除了募集规模上展示明显外,幕后的变化似乎更大。拒绝股票基金的托管的大银行在增加。一个产品从托管协商、上报证监会,到发行完成,大致需要6个月的时间,当下银行拒绝股票基金的托管,意味着6个月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应该延续到2013年,几家大银行将没有股票基金募集发行。这意味着:市场的悲观,已经不仅仅是证券市场的事情,已经发展到了银行的管理者的介入,并产生着从产品募集推出方面,将显出极大的影响力。

也许到了很多年以后回头来看,2012年可以被称为银行影响力元年。在此之前,尽管经历了最初银行为希望基金业务托管而往返于基金公司间的2002年;经历了以经济利益难以成功驱动,最终以行政力来推进基金销售的0405年;经历了客户踊跃购买的07年;经历了基金销售规模快速起伏的080910年。如此长的期间内,无论基金好销、难销,银行的基金营销目的,还是客户的财富长期增长。不管是因为无意中对市场长期波动上行的信任、或者是基金业曾经的业绩带来的对基金行业的信心,银行在推动客户进入基金市场、让客户财富分享中国经济增长方面,一直是起着基金的推动作用:信任基金公司的产品选择、信任基金公司的长期市场判断、信任基金公司的营销服务。而2012年,也许从2011年就已经开始,银行开始转变了。由于主力基金销售渠道的集中化,银行开始对推出的大的产品类型起着绝对的影响了。

银行的选择行为是可以理解的。

八卦社会故事在谣传着,经济的数据和政策取向偶有向好,但很快就又出现了坏消息,不断的反复折磨着所有人的神经,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次一次幻象的破灭,大家对市场愈发的远离着,对好消息的敏感度与反映强度在降低,越长时间的持续的亏损不断降低大家赚钱的预期,一点点盈利就离场,离场之后的进则越来越难。

如此长时间的持续低迷,受影响强度最大的可能是代销渠道的各级服务人员。客户的赔钱影响只是自身的,而客户经理则接受着众多,并越来越多、越来越强的客户赔钱的负面情绪影响。慢慢的,这种影响从客户经理上移到了基层的管理者,再逐渐的走向中层管理者,最终,高层管理者也难以避免会听到广泛、高强度的客户亏钱下的抱怨的声音,加上对经济、市场、基金行业一片的悲观声。当管理者不单单听到了投资者抱怨的声音,更由于市场低迷带来的基金营销困难带来的,对其短期经营业绩压力的增加,加上一次次营销下,一线分行、客户与客户经理的负面反馈,都影响着他们对推出基金产品类型的选择。

股票基金愈发难买了。在刚刚难卖的初期,管理者尚有营销信心,花了很多了力气、动了很多的脑子、采取了能够采取的措施、花了远超于当期收入的资源,只是结果并不让人乐观,基金的销售数据远未达到期望。当竞争对手已经开始迎合客户偏好,着力进行客户此时偏爱的低风险产品营销的时候,虽然从帮助投资者投资做出更好的决策角度,此时推动进入固定收益市场不是最优行为,只是如何在竞争环境中保住自己的饭碗,并能够获得辛苦投入之后应有的经营业绩评价,并让自己的思考能够支持组织中的相关人员的成功,这是在是每个上进的职业者都必须做出的思考。

在这种状况下,继续在市场低点探索、推动高风险产品的营销技术,相信这时的努力探索与推动,是对投资者从长期看,是更大的负责任行为;或者是另辟蹊径,迎合投资者低点时的决策偏好,推动低风险产品的营销创新与销售,获得自己全情投入下的即时良好工作业绩。如此个人与集体的短期业绩评估,与投资者长期的价值贡献的冲突,再加上竞争对手对各色短期业绩的追求,也许银行的决策者也不得不再竞争对手的策略、投资者业绩要求与对客户长期的投资回报负责人间平衡,最终走向随着低迷时间的延长,在股票基金营销的推动的力度上逐渐减小,最终在2012年,开始选择回避股票基金的托管,虽然从与竞争对手的短期业绩比拼角度,如此策略也许是更正确的,但对客户的推动力度也在如此的环境下,在黎明越来越近的黑夜中,逐渐下降,恐怕对客户的长期财富回报,不是最优的选择。

客户的盈亏是过去服务工作的结果,他们都是基金营销服务业者当期工作所难以影响的。能够影响客户未来的财富的,是现阶段的工作。

理论上,在低点进行股票产品的营销推动,是对客户长期财富最有价值的营销活动,但在实践意义中的,低点正是由于客户的负面情绪的过度反应而产生,销售难度是当然的,加上销售短期业绩压力的影响,使销售机构在增加对客户的价值贡献,与组织的工作要求间必须进行平衡。采取选择短期好销产品来销售,而不是长期对客户有价值的产品来推动,实在是其偏于业绩压力的选择,只是等到5000点再推动,之后又会只是套牢了 。

面对2012年,银行的选择,基金公司是适应?迎接?坚持?好难的选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