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杯弓蛇影——黑暗时间越长,离黎明越近,只是我们更恐惧是否还有黎明

(2012-05-24 22:47:58)
标签:

杯弓蛇影

情绪

投资心理

基金投资

杂谈

分类: 投资心理

回避就是一种修复。一个心理测试是,频繁絮叨所受的创伤是否有助于疗伤?最后发现避而不谈的人,恢复的情况会比老挂在嘴边的人好。老说就成祥林嫂了,越说越强化,越强化越说,最后即便捐了门槛,也没能活下去。

 

股票基金销售已经是渠道避之不及,个金融机构举办的沙龙活动更少了,来听的客户不再像以往那么积极。道理很简单,客户的心态已经由焦虑转化为恐惧了。实际上,无论思考未来会上涨还是下跌,都会使投资者焦虑逐渐增强。有时人们急于去听,因为不知道下一步将会怎样。渐渐的,焦虑走向另一个极端,演化为对市场下跌的恐惧,或者对上涨的无望,也就什么都不想听了。任何信息都可以转化为下跌的解读,没有了 上涨的希望,投资者已变成惊弓之鸟。

可以将客户对投资焦虑的方式可以分成三类:一是回避,二是投射与贬损,三是走向恐惧。

回避型的客户不再关注市场,对市场避而远之,已经赔到无痛无痒的程度,“先放着吧”成为当下的措施;投射与贬损是指把令人不快的特性或情绪移植到其他对象上或贬低相关的对象,这些客户把资产减少归因于政府、证监会、基金公司、银行、客户经理身上,而忘记了当初他们强调过投资风险问题;恐惧的客户宛若惊弓之鸟,下跌的过程使他们理解了什么是投资市场的蛇,以及对这条蛇产生了畏惧感,或许蛇没那么可怕,但往往心生恐惧之后,要有一个漫长的心理修复阶段,因为要有一个心理再次认知的过程。

 

遭遇祥林嫂式问责

当市场处于非理性下跌的时候,市场一定是情绪的。

一个心理测试是,频繁絮叨所受的创伤是否有助于疗伤?最后发现避而不谈的人,恢复的情况会比老挂在嘴边的人好。老说就成祥林嫂了,越说越强化,越强化越说,最后即便捐了门槛,也没能活下去。

投资亦是如此,如果客户习惯每天关注自己的账户得失。目前市场走弱,面对下降的资产,不找一些理由来排解这些不快也是不现实的,也就使得祥林嫂式的问责不绝于耳。这是投资者投资焦虑表现的重要方式,这种现象被称为“投射现象”或“贬损现象”。

证券市场唯一确定的就是它的不确定性,具备着长期的“波动上行”特征及以企业增长率为价值中枢的“均值回归”特征,政策、热点、资金对其都是短期的影响,所有的市场判断都只是概率下的估计,没有人能够左右或预测市场。

正因投射、贬损效应的存在,当投资者投资获利时,自然会对政府、基金公司、理财师尊敬有加。当面对失败的结果,为了寻求心理平衡,就会把责任投射到别人身上,贬损政府、基金公司、理财师也是自然。这样做只是客户给自己的决策找个借口,从情绪化解的角度有所作用,自责有所缓解,情绪得以释放。但若不小心成了祥林嫂,最终强化创伤。另一方面,不在自身找原因,一味归罪于别人,最终还是无法降低持续的投资焦虑的。

这时候比较好的方式可能是回避,继续拿着吧,大不了几年不用这笔钱了。很多无意中投资成功的案例,都是回避多年之后的喜悦。实际上,回避状态是一个比较好的状态,置身事外反而会比较冷静地去思考。暂时停止投资操作,转换注意力,调整好情绪。回避中要注意是否记住了这个投资教训,从中得到了什么经验,是否能够有所借鉴。不要等到再涨起来,又忘了,重复踏入一条河流。

真正能拿出闲钱来的人,往往容易做到回避。全部身家如果都在市场中,注定会是恐惧。从这个角度讲,理财目标、理财资金的特征决定了部分投资者的心理。可以想象,6000点进去,而下个月孩子要留学,贷款要归还,想不恐惧恐慌都难。

将投资不与自己的生存问题捆在一起,当做一种消费,从而投资的决策不至于受到情绪过大的影响,是投资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决策学中的情绪浸润模型告诉我们的理性投资关键之一。证券市场的一大特点就是:投资情绪越高时,投资价值越低;投资情绪越低时,往往价值越高,投资获利概率越大。去年赚钱效应刺激下,很多人甚至将身家性命投入进去,其结果必然导致浸润度特别高,情绪化越重,焦虑性、恐惧性越强。

 

恐惧边缘的挣扎

投资绝望的另一种是走向恐惧。杯弓蛇影是我们很小就读过的典故,意思是说,客人见杯中弓影,以为蛇在酒中,勉强喝下,即疑虑而生病。明白真相后,疑虑消失,沈疴顿愈。后人遂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忧。而今市场上,杯弓蛇影者大有人在,且不在少数。

想享受美妙幽静的山林夜晚,却被担心下雨、害怕野兽袭来的各种恐怖猜测所搅乱。布莱恩·亚当斯提出的一条行为法则同样认为,多疑和恐惧是通向失败的道路。而在投资中,恐惧的结果是对市场产成不信任感,甚至形成了一种心理障碍。

实际上,杯弓蛇影、谈股色变已经成为如今市场上投资者情绪最为集中的反映。在两年的大牛市、多次的调整过程中,投资金额较大者不是少数,不受情绪浸润影响的投资人是很少的。

这时,恐惧的投资者倾向于提取和加工与当前情绪相一致的信息,也就是悲伤与恐惧的报道与分析,注重其威胁性刺激,并将一些模棱两可的刺激和情景解释为具有威胁性。同时,容易回忆起令自己伤心的事情,做出悲观的判断和选择。最终构成牛市无利空,利空也是利好,弱势无利好,利好也是利空的状态。

没被蛇咬过,也不知道蛇会咬人,本质上就不会发生杯弓蛇影。但是如果蛇咬过了你,或者在你眼前做过攻击状,看到杯中弓就会害怕。这就是为投资所付出的代价。

人自然是短视的,多是根据过去一段时间的进展来做现在的决策,而证券市场的特点则是没有持久的涨、也没有持久的跌。天天在煎熬中度日的投资者在持续弱市下,总有一天会绝望悲观、容易在低弥中割肉离场。而这时,市场往往是最有价值的时候。

悲观的时间越长,离黎明就越近,只是我们会愈发恐惧黎明永远不会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