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关于《投资的心灵密码》
(2011-11-02 11:11:56)
标签:
投资心理基金投资心灵基汤投资密码杂谈 |
分类: 投资心理 |
一转眼,写了3年投资心理专栏,讲完整的基金投资心理的课程也过2年了。
2年中,不断有人在听课后,说深受启发,咨询是否有相关的书籍可以供大家阅读、深造。想想所读过的数十本书中,似乎就没有关于基金投资心理的,要么是关于决策心理、要么是关于股市投资心理。决策心理的书,大部分是专业术语与逻辑,想想自己的阅读过程,都是苦不堪言。股市投资心理,每只股票都有自己的实业特征与市场故事,算是没有基金这种波动上行的统一特征,股市投资心理比起基金投资心理更为复杂,当故事了解一下是不错,钻研就困难了许多。于是,在大家的鼓励下,开始着手考虑把专栏想转为可供大家阅读的书籍,其中的困难是在超过了想象。
打动读者的是故事,这也与我们平日的决策习惯是一致的,也正是决策偏差的由来。要说明有了偏差,在决策心理里面用的是测试案例,在基金投资行为中,就直接是数据与大众感知的差别了。案例本就不容易读,不是对深入了解的渴望,那些案例都曾经是我阅读时候的费劲之地。数据就更为困难,面对一片数字,自己再读的兴趣都不多。演讲之时,因为声音、描述的代入,穿插着故事,现场尚可,但每次的记录下来都是平淡无奇。
感谢中东的大量工作,让这些我自己都常常需要鼓足勇气,才能再次阅读的专栏,转成了能够让人有阅读兴趣的文字。是否足够成功,要看大家的反馈了。
日子还很长,对于投资心理的研究与分享不是一会儿能结束的。也许会用我之后很多年的修炼,尝试提供更好的。
随着课程的愈发完整,如何让听众记住相关内容逐渐变得非常重要了。多次课程之后,现场反馈虽好,但大家记住的似乎只是参照点漂移、投射等几个词汇,理解了但记不住,会成为向客户转述的障碍。不能够让客户理解,就无法帮助他们做出更好的决策。与投资心理最相似的中国词汇,应当是“七情六欲”了,当西方的研究结合到中国文化长河中的时候,问题迎刃而解。
《礼记礼运》曰: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七情由此而来。七情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与表达,理解投资人的七情表达,才能真正理解投资人所感、所言、所行。
投资人因赚钱的欲望A而进场,屡创新高B时欢喜其中,开始下跌C时开始痛苦与后悔,大幅下跌D时是对基金管理人无能的愤怒,待到市场巨幅下跌E后,充满了恐慌与恐惧。市场终于重新启动后,投资人走向了两个派别,有人说:我要解套。解套就是拿了钱离开,意思是厌恶了投资,只想不赔钱离场。还有人说:我要翻本。翻本就是重回本金再次开始,虽有赔钱痛苦,亦是爱上了投资。在一轮涨跌之后,每位投资人都经历了七情的体验。
只是投资证券基金之时,喜少苦多,言语多是负面情绪的宣泄。这种宣泄又会强化投资人的负面情绪,增加了投资的痛苦。如果不是复利的影响,基金投资真是不做也罢了。
七情还会让投资人盈利时频繁交易,赔钱后一拿到底,牛市赚不到市场的钱,熊市跟着市场走一圈,表现好的基金快速落袋为安,表现差的拿在手里边骂边养,最终好产品的收益也拿不到。七情引发冲动,冲动使投资人难获市场的回报、难获好产品的回报,并且会把焦虑与痛苦转嫁到相关方,为相关方的任何行为找到负面的解说,使相关方背负负面的形象而难以自拔。
六欲源自于《吕氏春秋-贵生》 ,“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者。东汉哲人高诱注释:“六欲,生、死、耳、目、口、鼻也。” 欲是人的生理活动与欲望,是需要满足的。在理解投资人投资的利益动机、怕损失与后悔的厌恶动机,满足投资人耳顺的需要、确定的需要、言语协调的需要、简化的需要后,我们才能够知道客户的语言意味着什么需要?如何才能够满足这些需要。服务者只有满足了这“六欲”需要,才能帮助投资人化解“七情”带来的负面感受与行为,理性决策,并在“七情”影响下,有更好的投资感受,不止有更好的回报,还能有更好的投资过程。
曾经与几位国内著名的决策心理专家沟通,讲了打算在投资者决策心理方面做些工作的想法,得到的是他们:投资者的行为难以改变的回复。想想也的确如此。证券市场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投资者的心理引发的行为,中国如此、海外也如此,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似乎也不会有巨大的变化。但再想想,儒、佛、道出来几千年,他们都是教人真、善、美的,只是现实社会依然如故,这就是人性。但也并不妨碍那些先生、和尚、道士继续传播他们的思想。做投资者决策心理推广的人,恐怕就必须要有宗教传播者们的勇气,虽然世界不会因我们改变太多,但是,每改变一个人,都是一件善事。
再想一下,投资理念的价值真是有点象宗教。人生充满不确定性,按真、善、美做事,依然会得到误解、遭受厄运,有宗教理念的支持,总会让我们对美好的东西增加些信奉,更容易些度过那些困难的日子。
如同在不确定的市场中,如果没有些可以相对坚守的理念,更易被不断变化的短期有效策略、热点所迷惑,更加专注于短期“贪”欲,而无法在长期、大概率、大幅度获胜的原则中深入思考,直至执行。只是人生短期好坏虽然因观察视角的多元,增加一项评说相对容易解脱,而投资中业绩的度量简单、统一而现实,短期数据下的单纯痛苦更加难以回避。
为什么现代人,在明知了自然界中没有神仙皇帝还会去信奉宗教,可能是我们需要对些问题不思考、不探讨。当天父告诉我的就是这些我们信为天条的戒律的时候,我们就信他了,省得每次都要思考这些短期不确定益处、长期定是好事、作为社会规则极为重要的原则。这也有些像那些投资理念、投资原则与那些投资大师故事。当这些理念、原则成为教义,就会更加坚信而容易坚守,度过那些短期痛苦的时光、欲望无法满足的时刻,获得投资中应得的回报。
作为基金营销服务者,怀揣布施之心,化解投资人对短期不确定市场的不安与恐惧,帮助投资人在基金投资的路途上更好的前行,遇山探索过山径,碰水寻求过水术。帮助投资人理解好的产品、做更好的决策、得更好的回报,还获更好的投资体验。也算修菩萨行,只是路途漫长而蜿蜒。
既然决定做了,就慢慢的做,认真的做,不是容易的事情,才会让每一份进步都更开心。从学习投资心理、到决策心理,再把决策心理与基金投资决策相联系,与客户的语言、行为相联系、再到与客户的真实需求相联系、与营销服务工作相联系,每一点进步都是以年为单位。帮助投资人做更好的决策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因为最终的决策者是投资人,而市场的不确定让我们这些营销服务者注定无法提供最好的产品、最好的时机,而这的确又是投资者最直接的渴望,而概率对投资者的决策行为影响甚小,帮助不大,满足投资人的“六欲”,才能够推进他们的决策,尽管不会在最好的时机,却会比他们纯情绪决策的时机更好。这是坚持做下去的原信心。
这本书一定不是完美的。它只是我现实的思考与描述水平,在深度、准确度与描述的生动性上都有可改进的地方。但开始了,下一次的改进会更好。
不妥、不完备、不生动之处,忘大家提出,在之后的修订中,再逐步改进,并欢迎一切意见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