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资产配置——谎言还是宝藏

(2010-11-21 14:32:58)
标签:

财经

中国

资产

配置

进行

股票

分类: 投资方法

要求客户经理对客户资产进行资产配置,而不是销售单一产品,已经成为银行对客户经理基本的工作要求。对很多客户来说,“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成为客户在投资进入期的时候分散投资的基本哲理。最近的状况似乎又有所不同了,一些文章中提出了新的观点:谁见过拿几个篮子去买鸡蛋的人,关注一个篮子会比关注多个篮子容易得多、安全得多。这似乎也很有道理,巴菲特也讲过这样的话:资产配置可能是20世纪最大的谎言。如果能够找到好的投资品,一直持有的方法最终可能是获益最大的大概率方法。

资产配置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好处呢?资产配置的好处除了在最开始进行投资的时候,进行配置所获得的风险与收益的平衡的好处外,定期持续的进行资产配置再平衡还会带来提高收益的好处,而持续进行资产配置再平衡实质上是根据一定阶段各类资产的资产价值及在已有资产的比例的分析,根据一定的规则,对各类资产比例重新进行分配的过程。一个资产配置调整的过程,可以算是一个根据既定投资纪律实施的过程。

期初的配置的价值:在流动可能性、波动感知与最终收益间进行平衡。

客户进行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赚钱、赚更多的钱,初期的资产配置是否是对客户赚钱的要求是最合适的方法呢?应该如何来理解资产配置的好处呢?

从投资的角度,资产配置并不一定是在足够长的时间下赚最多钱的方式,但他的确是风险与收益平衡下的最优方式。它的平衡最佳包含着多种价值。

首先的价值可能是应对资金的不确定需求,起码是投资者对自己的资金不确定使用的心理恐惧。虽然做完理财现金流分析之后,投资人大致都会清晰了自己的资金使用计划,但未来毕竟是不确定的,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这种万一之时,通过资产配置的方法,在相同收益的情况下能够降低用钱时,资金向下波动的可能性和幅度,尤其是还有可能在发生资金的使用时,有资产上升、有资产下降,不会赔钱出场使用。这对所有对未来的资金使用,总是感到有些不确定的投资人来说,无疑增加了一份投资中的安全感,虽然这种安全感可能会损伤未来的回报。但以效用的观点出发,基础的这一点点安全感对投资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万一用钱的时候正是赔得一塌糊涂之时,也的确是让人很恐惧的事情。

最重要的意义还应该是应对投资中的“七情”感受。虽然真正用钱的概率是极小的,也许都可以忽略不计,但是每天对资产变动的感受却是真实的。就算没有用钱的打算,但是无论是心理亏损赔了20%,还是参照点漂移后的赔了20%,都在影响着每个投资人每天的心情,把这种对心情的影响加入后,风险下的收益就有了其大众决策过程中的含义:每日损失的感受的累计与最终收益的比较。这也许应该是资产配置的第二个好处,让整体资产的涨跌感受在相同的收益下能够更小。这应该就是夏普率对实际感知的价值。

当然还会有第三重价值:想开心的时候可以找到开心的理由。只买一种,真的跌到甚多,实在除了回避外,找不出可以化解痛苦的方法。而多几种资产,有涨有跌,虽然可以自寻烦恼,每天痛恨自己没有把钱投入到最赚钱的资产中去。但也可以自得其乐,庆幸自己没有把钱都投入到最赔钱的里面。这时对赔赚的认知就是人个性带来的选择,而不是避无可避的选择。如果说能够转变为自得其乐的投资人占多数的的话,资产配置就为他们找到了让投资愉悦些的可能性。

之后应当是再平和——持续调整的价值更为巨大。

我们可以先只从两类资产来分析资产配置调整的方法。一类是高风险资产——股票资产,一类是低风险资产——债券资产。两种资产的配置调整方式简单划分可以包括:购买并持有、按年固定比例、按年价值配置三种,当然还可以有投资组合保险、长期投资短期避险等配置调整方式,由于两种策略的开始状况、股票资产最大损失设定、安全下限要求、移动停损点等多项参数难以确定,其模拟难以进行,我们就先以购买并持有、按年固定比例、按年价值配置三种方式来看一下在A股市场与债券市场进行再平衡的好处。

购买并持续持有是最简单的方式,把两类不同资产放在一起,只要他们不是同涨、同跌,那么,两种产品放到一起,其收益是两者的均值,而风险就会比两者的均值要小了,从这点上看,做了期初的资产配置,也会比不做增加一点点好处,就是一样的收益,更低的整体风险或者说下跌幅度的感知。但随着时间的延续,长期的持有会使高收益高风险产品占整体资产的比例逐渐增加,也就使风险逐步增加。一方面我们要相信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随着时间的增加,高风险品种的资产在整体资产的比例在逐步增加。从降低风险,或者说让风险保持一致的角度,定期对资产进行再平衡都是有价值的。而如果从提高回报的角度,资产配置是否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好处呢?答案是肯定的,尤其在中国这个高收益高风险的市场中。

从增加回报的角度来看一下三种配置。

同样是购买并持有,也可以在一开始是采用的配置的方法以寻求风险—收益的平衡,可以考虑购买并持有70%的股票,50%的股票,30%的股票,一经购买,就不再进行再平衡的调整。

采用固定比例,每年年初进行无费用的调整,调整的比例采用70%的股票资产、50%的股票资产、30%的股票资产3种,在当年就不再进行调整,直至第二年初再次调整。

中国市场是一个情绪发动机常常启动的市场,而用市盈率来衡量这个情绪是一个不错的指标,根据每年最后一个交易日的市盈率高低,采用两种简单的配置方法:稳健型与激进型。中国的市盈率一直大概率的在20倍与60倍市盈率之间摆动。稳健型配置就是20倍以下的市盈率时,当年的股票资产比例配置为80%60倍以上时股票资产配置为20%,之间进行均分(如左下表)。激进型配置就是20倍市盈率以下时,股票资产配置为10060倍市盈率以上时,股票资产配置为0,中间进行均分(如下表)。1997年到2009年初计算用市盈率数据如右表。

单纯从降低风险收益比例的好处角度来看,购买并持有会使风险资产比例不断变化。每年进行资产调整能够使期初设定的比例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如果能够通过再平衡增加收益,资产配置就更加的好了。

1997年到2009年,综指年化回报10.3%,债券年化回报5.1%70%50%30%股票 资产购买并持有的回报分别8.7%7.7%6.7%,每年进行固定比例的再平衡的回报分别为11.6%10.9%9.3%,明显好于购买并持有,而价值稳健配置与价值基金配置的再平衡的回报率可以达到18%21%。可见进行资产再平衡对回报的重要性。

考虑到2009年是市场较好的一年,看到2008年底,再平衡策略是否也有其有效性。

在综指年化回报为5.9%的情况下,购买并持有的回报保持在综指与债券指数之间,固定比例再平衡获得年化超过8%的回报,价值配置获得15%左右的回报。

可见再平衡对提高回报具有极大的好处。

但是否更大频度好处更大呢?在A股市场,每季度进行再平衡,无论是哪种方式,9708、和09年的超额收益都不够好,而年度再平衡的效果很是显著。可见资产配置的频度与方式,是需要结合市场的实际情况不可简单化之。

从现在对资产配置的使用来看,更多是从风险控制的角度来让客户以资产配置的方式来进入市场。对于资产配置在投资之后对客户进行更好的体验服务,不少客户经理是无意使用着,如果能够更加主动、策划性使用,会帮助客户经理更有勇气向客户推介股票基金,同时还能兼顾债券基金、更高风险产品的推荐,而不会把宝押在自身对市场未来的判断上。

同时,资产配置的再平衡能帮助客户经理在不同的市场情况下都可以帮助客户进行资产配置调整,提高投资人的回报的同时,还能够提供熊市下的为客户提供实质服务的方法。而现阶段,资产配置更多的是在客户购买时使用,在持续服务时使用较少,实在有些可惜。考虑到资产配置的实施实在是与投资七情相悖,也就可以理解了,这个问题,以后再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