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享受生活 |
2009年的儿子是超过1米65的小伙子了,但还是个孩子。
和妈妈在一起的时候,儿子依然想把自己当作一个baby。晚上睡前亲他一下,他还是伸出舌头,学小狗的添我的脸,加上汪汪的叫声,或者妙妙的叫声,怎么也不象是初二的学生。时不常蹶着屁股趴在床上,拍他两下,立刻就捂着屁股,要不就抱着自己的肩膀,满脸皱褶的装出可怜像,嚷嚷:爸爸,妈妈又欺负可怜的宝宝,不要欺负可怜的宝宝。惹来爸爸的笑话,直说:都多大了,还自称宝宝、宝宝的。但儿依然我行我素,每每重复相同的景象。
这个年纪的男孩子身体能力的进步真是飞快。儿子今年体育课要考引体向上,年初时瘦弱的小胳膊哪里拉得起身体呢,于是家里开始了每日的健身计划。首先是每日睡前的哑铃练习:扩胸、上举、背拉、平拉、后拉,总是要把肩、背、臂的各个方向的肌肉都加些哑铃重量刺激一下,周六的晚上,再到清华的器械操场上去做一下实战加强,3周过去,眼见着引体向上就从一点希望都没有,到加点助力就可以混2、3个了。操场上还有一个15个横杆的吊梯,让人从一边吊走到另一边,儿子开始只能吊走3个横杆,看着妈妈、爸爸都能走过去,干着急走不成功。3周过去,儿子走成功了,而且越走越好,从手、腰、腿的脱节动作,2个月后,已经开始行云流水般地飘在了吊梯下,开始了与爸爸、妈妈的比赛,这个周末,居然在完成了大运动量卧推后,还要再和爸爸、妈妈比赛,妈妈试了一下就退下阵来,爸爸勉为其难,成功一次,却也再不敢来第二次,生怕拉伤筋骨,儿子终于凯旋。
卧推的进步更是让我们父母甘拜下风,从第一次的2片小杠铃都需要妈妈帮助,到1个月后开始与妈妈比赛各有胜负,再到这个周末,与妈妈的3:2获胜,加上爸爸的1比1连胜,以后我们与儿子的卧推比赛,只能是儿子让着我们这父母一起玩了,弄得今天羽毛球扩胸准备活动的时候都疼疼的。好在技巧项目我这妈妈优势依存,单杠翻身上还是有难度的,儿子练了快10次了,虽然从完全不着边际,到了差不多的状态,但终究还是没能够上去,倒是我这妈妈的样板动作,时常引来围观,在技巧性项目上,多年的功夫还是不容易赶上,优势依存。
羽毛球成为家庭周末的重要活动项目,尽管每次往返奔波超过2小时,但却是家人共同重视的。儿子上中学后,今年的第一次打球,毕竟力量长了,开始的效果就比想的要好,之后的进步就令我们这父母欢喜。先是发球发到了底线,然后是底线对拉有了威慑力,近场扣杀终于学会了,很有我这妈妈的风范,最近的步伐也逐渐在进步。打我这北大女子高手的妈妈还是差了些,但也不是当初随便就可以应付的了,两、三个球处理不好,被打死也很正常呢,要想获胜必须球球认真才行。与爸爸的争斗已经互有胜负了,前吊、后拉,虽然动作不够紧凑,有些散,但已经很有些练过球的样子。再过1年,儿子上肢力量起来,拉后场很快会不是问题的,再加上我这愈打愈退步的状态,估计明年我就该不是儿子的对手了,不知道那时候,还能陪儿子玩些什么、什么还能是家庭一起的运动了。也许那就是儿子长大的一天,是我们这父母盼望着、又担心着、恐惧着的一天吧。该来的总会来。
从每天看儿子练哑铃,到每周末计划陪儿子练器械、羽毛球,我这周末的奔波就是为了享受这家人共同愉悦的短暂时光,也许会为此付出近10个小时的旅途奔波,但这千金一刻,只要还支撑的住,就尽量享受,时日无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