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章千古事,何品在人间

(2009-02-15 21:08:03)
标签:

杂谈

分类: 工作思考

品为何物?品格、品德、品质也!其初必须有品格,仁爱之心,其后须有符物之质,最后还须有傲人之果,所以,品为心、质、果三者合一之物。

理财师之品如何理解呢?作为金融——这个不确定市场与确定的客户需求间的连接者,一方面是客户对财富的无限渴望、及客户在未来生活中的真实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是我们无法做出准确预测的短期市场,品的定义如何为妥?

理财师之品的基础是爱人之“心”,为客户服务之愿。没有爱人之心、,无论如何都不能用上品来评价其形态。爱人之心就是想要对客户负责任,这个负责任并不是说是对客户的资金盈亏负完全责任,而是将听到的道理转述给客户,顺应客户之理,以不可以误导客户、不可以以明知的错误道理去引导客户为“爱人之心”,所谓不知者不为过也。但是

在繁复的证券市场中,过度的信任了自己的能力、过度的信任了研究员的“爱人之心”并不足够,客户需求之多变、情绪之多变、证券市场之多变,绝不是一个只有爱人之心的理财师能够应对、能够找到合适的提高收益的路途的,理财师还必须要了解理财投资之道理,能够从客户的复杂描述中分解出其真实、现实的需求,能够理解市场,从时间、风险、收益的角度为客户做出分析,做合理判断,虽然无法准确的预测市场,却应该以更大可能的达到客户的理财目标的角度为客户提供建议。

只用爱人之心或投资之理为客户服务,恐怕只是理财师之开始。爱人之心只能满足客户的感受,让客户在一定时间内觉得满意。投资人总是贪婪与恐惧的,个人对市场的感受往往与投资之理背道而驰,这既是市场的特征,也是超额收益的来源。仅仅用投资之理与客户交流,恐怕也难让客户感受满意。因为投资之理就是其每一个决策的不确定性,就是与客户对市场的感觉相反之物,理财师本人往往也会深陷情绪投资之泥潭,知理而不顾。虽知投资之理,却难以在适合之时选适合之理,转而与客户同进退。知理而不用理,可能是最大的现实,使理财师难入上品。

用理来说动客户是困难的,但先自己明白且坚持,并且不断的去用此来引导客户,并在不断的实践中,理解客户的行为、言语,调整客户的认知,这个过程虽然漫长,确是走向上品的必经之途。

有了理和心,才是品的开始,理财师之品高低的评价,是客户接受了什么,因什么而接受。在证券投资这个没有确定性的领域,因什么而接受应当比接受了什么可能更为重要。

证券市场的信息之多远超人力所能处理,而结论从短期看却非常简单:涨或跌,买入或卖出,如果要给第三个,只能观望了。无限的复杂性,只给出如此简单的短期结论,结论的正确性最少也有30%以上了,猜也一样可以有如此的准确率,这就使单一次的正确显得如此容易,但是一次投资的成功却可能让客户记忆深刻,是给30%以上的客户以深刻的记忆,让他们念念不忘,还是给他们一个正确的投资认知,持久收益,却不一定被他们所追捧,投资顾问们不得不常在这两者之间进行徘徊。这也正是上品之所以困难的重要原因。

客户的感知总是有道理的,偶遇一个客户,情绪激动的讲:有哪只基金在6000点空了仓?没有,所以开放式基金不如赵丹阳,他从4000点就清了盘,让投资人没有损失。我的回答是:07年基金给了投资人平均120%的回报,赵丹阳只给了20%,折算下来他未必比核心价值给客户的投资回报高,只用1年的成功来说明他的成功是不足的,何况开放式基金还有仓位下线的要求。不能说客户没有道理,但客户感知的往往是一个错误的框架、错误的参照点,难怪他们总是痛苦,总是情绪难以平静,总是难以理性投资、总是难以获得合理的利益。

所以提高品的第一位就是要找到合理的产品分析框架、合理的参照点,也就是产品的合理定位、视角。

品的第二位是要看到不合理框架的合理性、合人性性,以能够理解客户的感受,找到与客户同理的言辞,从客户错误的出发点展开交流,让客户理解其错误之处,提高对问题的认知。

最后还要要有足够的信息、数据,在能够找到合理的框架和参照点后,利用数据证明其有效性,找到客户的合人性化部分之后,能够找到客户框架的问题数据,以证明其不完全有效性,以此来调整客户的认知,帮助客户找到合理的框架,提高其成功的概率。

一一方面是确定概率下非常容易的被客户追捧,一方面是细致分析下,逐步提高客户的准确率,却无法给客户一个确定的答案,哪一个会是我们的选择呢?

上品之难,难于上青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