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投资理财 |
一只中国证券历史上时间最长的指数;一只从过去近6年看,表现最差的指数;一只从投资管理上看,最不适合投资的指数;在3000点的时刻,在其他基金的发行规模在20亿左右的时候,发行超过了90亿,创下了2009年的基金发行新高度。从中国证券历史的统计结果与一个指数可投资性上看,这似乎并不应该是追求收益最大化、概率最大化的投资人的选择结果,但这的确又是事实。这应当是代表的投资人的成熟呢?还是其他什么原因构成了这种结果呢?
易得性启发式可能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
卡尼曼和特沃斯基提出的易得性启发式,是指人们倾向于根据客观事务或现象在知觉或记忆中获得的难易程度来估计起概率的现象。可获得启发式是决策者经常采用的一种启发方法,对于简化决策过程具有重要作用,一般来讲,经常出现的事件概率高,也容易被回忆,他们之间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因此利用事件的易得性判断其概率的策略在多数情况下是正确的。但在投资领域中,易得性在投资决策中最贴近决策的一刻、对决策的影响最直接,也最容易产生偏见与陷阱。
作为市场的代表,综指可谓历史悠久、应用广泛,谈到市场指数,只要不是特别说明,一定是指综指了。这种作为市场代表性指数的结果,就是人们对其极端的熟悉,这种熟悉一定是这只指数基金发行成功很关键的一个部分。但人们是因为这只指数足够熟悉而购买的吗?
首先,指数基金作为一个舶来品,它在成熟市场的成功,使它作为一个新异的事物,引人关注;同时,多家公司对指数基金的持续推介,也令人熟悉了指数投资,从而忽略了它在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
图 一 |
图 二 |
而从稍近些的3000点周期来看,历时2年多的这个时期,综指从3000,上过6000,下过2000,又回到了3000,而同期,沪深300涨幅超过21%,指数基金指数的涨幅超过24%,股票基金指数的涨幅超过了40%,面对这样一个完整涨跌周期的变化,投资人依然会如此热衷于选择综指作为投资对象,其结果值得思考。
影响最大的,可能是可获得启发式中的近效应:越是接近的事情,人们就记得越牢,在决策时的重要性就越大的影响。
到2009年6月,在过去6个月中,上证综指从1820涨到了3000,上涨达到65%,大部分基金都远远没有达到这个收益率,投资人手中的基金并没有能够享受到指数上涨的好处,难免令投资人不满。虽然放长到一个涨跌周期,指数收益远远低于主动基金,但是,人们总是在市场上涨了一段时间后,才更加关注市场,关注市场的时候指数又涨得多,手中基金涨得稍,这种近期情况的效应,对投资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因为我们总是根据近期发生的事件来预测未来的。于是,基金跑不过指数这一短时间、时间上看小概率的事件对客户的影响发生了极大的作用,越是最后的信息,越容易被感知的近效应,使同期指数基金发行远远好于了同期的主动基金发行。这说明了投资人不止是对对市场判断是通过过去一段时间来预测未来,同时,在产品选择时,也是通过过去一段时间的业绩表现来做出决策。
易得性启发式还告诉我们,人们对事件的记忆还与当时的情绪相关。市场上涨,投资者情绪也趋好,这种好的情绪一方面促使投资者对股市做出乐观的预测,同时,过去乐观时期的故事会也对影响人们的决策,在2006年的上涨中,虽然是基金指数存在六年中唯一一个战胜了基金指数的年份,但同样乐观的情绪,让大家忘记了2007年、2008年主动基金大幅战胜综指的情况,忽略了下跌时指数大幅下跌的痛苦记忆,媒体对历史上牛市期间指数上涨更好的状况再加以强化,使易得性中情绪一致性的作用大幅发挥,让3000点,这个令人进入犹豫的点位下,综指的发行创下新高度。也注定历史的故事总会重演。
越是生动的事物,人们记得越牢固。综指作为伴随中国市场时间最长的指数,中国证券市场所有的故事都是与它密切相关的,无论是从100点走到今天的3000点,每一次下跌最后都赢来了新的上涨,还是中国市场发展的各个阶段的故事,都与综指密切相关。它代表了中国证券市场的过去,似乎也能够代表市场的未来。这种栩栩如生的感觉,不是其他任何一个指数可以拥有的。从这点上看,综指受到投资人的追捧也是理所应当了。
对指数基金选择的偏好,应当说也部分反应了基金投资人对主动式基金管理人的不满,不满他们在2008年赔钱了的表现,同时不满他们在2009年的上半年没有跑过指数的表现。
但在中国市场的基金投资人投资过程中,指数基金是否有帮助投资人决策的价值呢?虽然从实际稍长期的投资结果看,主动式基金产品远远战胜了指数基金,但指数基金对投资人决策的推动作用还是应该予以承认的。
指数基金简化了投资人的决策。虽然,在中国过去6年的基金指数历史中,指数基金并没有战胜主动基金,但面对几百只主动基金,选择出好坏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指数基金简化了投资人选择基金公司、选择基金的决策,应当算带给投资人的重要价值了。
同时,指数基金还使投资人对基金的理解简单化了。基金经理通过自身诸多努力,虽然战胜了市场,但是,理解基金经理的策略本身增加了选择产品的难度,同时,基金管理人又无法极大概率的策略正确,只能是60%左右概率的正确性,需要长期观察、持续投资才能有所差异。而投资人在50%与60%概率之间的感受是模糊的,这就影响了投资人对其成功结果的理解。而指数基金其仓位、配置、选股的确定性,使其与市场的走势保持一致,投资人对市场的感受就是对产品的感受,最终,这种与市场一致的确定性,使投资人在对市场乐观的同时,可以选择一个确定乐观的产品进行投资,虽然这种选择的结果并没有给投资人带来提高获胜概率的结果,但的确是一个更容易做出的决定。大类资产配置重要,但最靠近决策的产品选择,才是决策的最后一米。无论是最近时期的业绩、还是最靠近决策的产品选择,都是决策最后一米的决定,虽然理性告诉我们要长期的绩效、要看价值、要资产配置,但是这些都离最终决策过于遥远,最后一米的影响对投资人的决定才是最关键的,这就注定了易得性启发的影响力了。
指数基金这种备受宠爱的结果,是否会给基金管理人以启迪,也许在不远的将来,如果没有极大概率对市场做出相对准确判断的时候,最终宁愿选择持续选择高仓位,力争在牛市务必战胜市场,让投资人在关注市场时,感受其专业投资能力。而逐渐放弃大类资产配置,虽然同时也放弃了在下跌市场战胜指数的最佳武器,但这种配置,虽然可能在下跌时收益,但下跌时投资人已经不太关注、也不太记住了,而一旦错误,却在投资人业绩敏感的牛市下留下无能的印象,从投资人感受的结果看,是完全得不偿失的行为,迟早会影响公司在牛市下的发行规模,而最终影响公司的发展。
实可谓:信息不是无情物,收入心中只看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