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小再融资和IPO规模是当务之急
(2011-12-16 14:56:02)
标签:
宋体国民总收入股市场融资额证券类股票 |
英策咨询CEO 佟辛
截至2011年12月15日,沪综指年跌627.18点,跌幅22.33%。最近22个交易日,其共跌去348.17点,收2180.90点,跌幅13.77%,占全年跌幅一半以上。检讨A股近期持续下跌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是资本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了问题。
将IPO与再融资两大项合计在内,今年年初至今A股总融资额达6826.62亿元,其中272家IPO新股总计融资2643亿元,168家已上市公司再融资额达3355亿元,配股与可转债融资额达828亿元。至此,今年A股市场已被抽血将近7000亿元。
由于A股市场是相对封闭的市场,除少量QFII外,不允许外资介入,每年资本市场融资增量,基本靠当年经济增长中形成的国民收入积累部分补充。2010年,我国GDP为40万亿元,国民总收入为4.9万亿元,占GDP的12.25%。若2011年GDP增长率为10%,按相同的国民总收入占GDP比重计,2011年我国GDP为44万亿元,国民总收入约为5.4万亿元。
普遍接受的专家测算认为,我国近年的边际储蓄倾向为50%左右,也就是说,国人每增加一元钱收入,通常会将一半用于消费,一半用于储蓄或投资,也就是积累。按这个比例,在上述2011年5.4万亿元国民总收入中,有2.7万亿元的积累将被转为各类储蓄和投资。
权威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居民的资产结构中,储蓄存款占比为68%,股票和基金类资产占比为10%,其它为房地产、保险和其他类资产。换言之,国人在新增收入中,除50%用于消费外,在另外50%的积累中,约有10%被用来购买证券类资产,这是一个较为刚性的投资取向。依此计算,2011年,国人愿用在新增股票投资上的资金量,约为2700亿元左右。这一数字,与2011年A股市场上的实际融资额7000亿元之间,存在着4300亿元的巨大差距,表明今年上市公司再融资和IPO扩容确实过了头,形成了A股市场新股发行供过于求的局面。但是,毕竟这7000亿元集资是完成了的,这部分差额是从哪里来的呢?当然是从资本市场本身出。资金在流向再融资和IPO新股缺口的同时,伴随着的,一定是股价的下跌和价值低估,正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
以上计算说明,今年沪深股市大幅下跌和估值越来越低的主要原因,是已上市公司再融资过量和IPO超额扩容后导致的新股供应量,大大超出经济增长产生的新增证券类投资需求所造成的。
统计数据显示,在当前大盘迭创新低时,还有296家公司已提出再融资预案,融资规模达6900亿元,就算这部分融资完全转移到2012年,我们按上述方法计算,假设2012年GDP增长率为8%,则明年GDP约为48万亿元,国民总收入为5.88万亿元,总储蓄或投资为3万亿元,可用于新增股票投资的资金为3000亿元。试问,明年这3000亿元新增证券类投资意愿,如何应付得了今年结转的6900亿元再融资新股投放和另外几千亿的IPO融资!?如不及时改变这种情况,股市只会继续以下跌作为回应,其他任何措施,都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无法解决发行新股供过于求带来的根本性问题。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如果不及时缩减明年A股市场二次融资和IPO融资规模,大盘跌势就未到尽头。这种情况下,估值偏低就是显而易见的,股市不与经济同步增长也没什么不可理解的,更谈不上国民经济的晴雨表了。即使为保持股市不再继续下跌,我认为明年的再融资和IPO总规模,也应控制在3000亿元左右才行。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