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第20周计划、教案
(2014-11-23 07:51:53)
标签:
育儿 |
诺贝尔百合幼儿园 蒙大班第20周周工作计划表
日期:2014年6月23日至6月27日
月主题:甜甜的上学梦
周工作重点: 1、 制作毕业相册、手册。 2、精品节目演出。 3、分享阅读教研活动。 4、“保护我们的小眼睛”主题宣传活动。 |
|||||
主题目标: 1、 2、让幼儿学会自主安排时间,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激发幼儿成为小学生的愿望。 |
|||||
晨间活动 |
星期一 |
星期二 |
星期三 |
星期四 |
星期五 |
7:40-8:20 |
|||||
认知活动 |
A《双语复习》 B《汤婆婆的汤1》 |
A《双语复习》 B《蒙氏操作》 |
A《双语复习》 B《汤婆婆的汤2》 |
A《双语复习》 B《青蛙的生长过程》 |
A《双语周复习》 B《汤婆婆的汤3》 |
课间操10:15-10:30 |
|||||
户外活动 |
排练“精品”节目 |
||||
午餐:11:30-12:00 、散步:12:00-12:30、午睡:12:30-2:30 |
|||||
认知活动 |
音乐欣赏《赶海的小姑娘》 |
《毕业手册制作》 |
《毕业电子相册制作》 |
音乐欣赏《感恩妈妈》 |
《一周小结》 |
下午茶:3:30-4:00 户外活动:4:00-4:30 |
|||||
离园活动 |
唱歌 |
拼音游戏 |
绘画 |
数学游戏 |
TV |
保育工作 |
1、教育幼儿勤洗手,多喝水,预防感冒。 |
||||
环境创设 |
1、认识我们周围的树。 |
||||
安全教育 |
1、幼儿用电的安全教育。 |
||||
礼仪教育 |
1、提交物品的礼仪教育。 |
时间 |
周1 |
第20周 |
|
班级 |
蒙氏大班 |
执教老师 |
梁柳明 |
活动名称 |
音乐活动《赶海的小姑娘》 |
||
教学目标 |
1、 借助图片理解、记忆歌词,并能完整地唱出歌曲。 2、 感受音乐的美妙,在赶海的情境中体验音乐舞蹈的乐趣 3、 结合自身生活经验,根据音乐歌词创编舞蹈动作。 |
||
环境材料 准备 |
PPT、海螺,海浪声 |
||
教 学 过 程 与 方 法 |
活动过程:
一、 1、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感受一个非常美妙的声音,现在请你们闭上小眼睛安静地听,然后举手告诉我,你听见了什么声音?”【播放海浪声,让小朋友们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判断是什么声音。】 2、师:“你们都有去过海边吗?大海和沙滩上面都有些什么?你都在海边看见过什么?” 3、师:“今天阿,老师请了一个小姑娘和你们分享一首音乐,我们一边听一边看,看看这个小姑娘她在干什么?”【播放PPT(音乐与图片的播放)】 4、师:“好,现在请小朋友告诉我歌曲里都唱了什么?你看到小姑娘在海边都做了什么事情?”【播放PPT,列出小姑娘所做的事情(图文结合),让幼儿更好的感受音乐的意境与熟悉歌词内容。】 5、师:“小姑娘在海边捡到了一枚海螺,那小朋友们去海边的时候有没有捡到呢?”【出示海螺】“今天老师也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枚大海螺,我可以在海螺里听到声音,你们想听吗?”“好的,我会请每一位小朋友都听一听,但是我们必须安静的等待,我们才可以听见海螺发出的声音哦!” 二、欣赏音乐,感受歌曲旋律,学唱歌曲。 1、师:“我们现在就来学习这一首好听的歌曲,让我听听哪位小朋友的声音最动听!”【播放音乐,看着歌词学唱,两至三遍】 三、学习舞蹈动作。 2、师:“小姑娘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很高兴的跳起了舞,你可以边听音乐自己边做动作吗?让我们一起给歌曲加上好看的动作好不好?” 3、师:“小朋友请起立,请小朋友们轻轻地搬起小椅子,整齐放在把杆下面。接下来请小朋友们随意的站好,一边唱歌一边和陈老师一起给歌曲加上动作。” 四、结合歌词内容与音乐,教师引导创编动作。 1、刚刚老师给歌曲加上了动作,有哪位小朋友可以尝试一下根据歌词自己跳出跟老师不一样的动作呢?【提示孩子自己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动作,请几个小朋友表演】 五、结束部分。 让我们再跟歌曲里面的小姑娘跳一遍,把送她回家吧。【播放音乐,老师与小朋友们一起舞蹈】 |
||
活动反思 |
2、幼儿掌握情况:幼儿掌握较好。 3、教学存在问题:幼儿课堂常规还需要加强。 |
时间 |
周1 |
第20周 |
|
班级 |
蒙氏大班 |
执教老师 |
梁柳明 |
活动名称 |
汤婆婆的汤 1 |
||
教学目标 |
1、能根据图画线索推断故事发展,理解故事内容。 2、能积极参与讨论,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讲述。 |
||
环境材料 准备 |
大书 |
||
教 学 过 程 与 方 法 |
一:导入活动。
|
||
活动反思 |
1、幼儿参与兴趣情况:幼儿积极性很好,都能根据画面表达出自己的见解与看法。 2、幼儿掌握情况:大部分掌握较好,个别不愿意表达。 3、教学存在问题:常规需加强。 |
时间 |
周3 |
第20周 |
|
班级 |
蒙氏大班 |
执教老师 |
梁柳明 |
活动名称 |
汤婆婆的汤 3 |
||
教学目标 |
1、能有节奏地用顶针式的语句表述“做汤”的过程。 2、了解做汤的简单程序,并体验一起“做汤”的乐趣。 |
||
环境材料 准备 |
去菜场的线路图、菜场的线路图三张、做汤的顺序图、圆舞板、水彩笔三支。 |
||
教 学 过 程 与 方 法 |
(一)读本复习导入。 1、阅读第4页——第8页有顶针句型部分,进一步感受顶针句式的特点。 2、汤婆婆做了一大锅美味的汤,大家都喜欢喝,你们喜欢喝汤吗?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锅美味的汤?那你们喜欢吃蔬菜吗?今天我们就来做一锅美味营养的蔬菜汤。 (二) 1)出示线路图:菜场在哪里?第一个经过的是什么地方?邮局往前是哪里?工行往前是哪里……(教师用圆舞板打节奏让幼儿练习有节奏地说。) 2)完整练习有节奏地说说:一路上经过了哪些地方? 2、在菜场买菜。 1)菜场的菜真多呀,有些什么菜? 2)交代买菜的规则:五个人一组,第一、每组选购六种蔬菜;第二、从入口开始,将买菜的线路画下来,每组推选一名小朋友画线路;第三、最后一起说说买菜的经过(运用顶针的句式)。 3)幼儿分组操作。 4)幼儿分组依次说说买菜的经过。 3、开始做汤。 1)蔬菜买回家洗洗切切就可以开始做汤了。你们知道怎么做汤吗? 2)认读图卡上的字:这些字是什么意思? 3)幼儿相互说说做汤的顺序(运用顶针的句式)。 4)男孩子和女孩子分别来“做汤”。 4、在音乐伴奏下带领幼儿完整说说整个“做汤”的过程:出发——买菜——烧汤。 (三)小结。今天我们都做了一回汤婆婆汤公公,做汤的感觉怎么样?你们还想做什么汤?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一定是最美味的,星期天就和爸爸妈妈一起动手做一锅美味的汤吧。 附儿歌参考: 1、 2水放了放蔬菜,蔬菜放了放盐,盐放了放胡椒粉,胡椒粉放了放香油,香油放了放味精。 五、活动延伸: 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做自己喜欢的汤,然后用顶针的句式说一说做汤的过程。 |
||
活动反思 |
1、幼儿参与兴趣情况: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兴趣很浓,认字能力很好。 2、幼儿掌握情况:个别不愿意张嘴朗读,大部分掌握很好。 3、教学存在问题:常规需加强。 |
时间 |
周1 |
第20周 |
|
班级 |
蒙氏大班 |
执教老师 |
梁柳明 |
活动名称 |
蒙氏操作 |
||
教学目标 |
1、能叫出球体、圆柱体的名称感知它们的外形特征。 2、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发展其观察、比较的能力。 |
||
环境材料 准备 |
1、收集各种能滚动及不能滚动的物品。 2、表面平滑度不同的木版若干。 |
||
教 学 过 程 与 方 法 |
活动过程: 一、找出能滚动的东西。 1、每位幼儿自由选择一样物品,要求在玩的时候想一想:自己玩的是什么玩具。是 怎样玩的?还发现了什么?”(幼儿选择空地玩玩具,教师细心观察幼儿的各种玩 法) 2、集中。提问,你玩了什么东西,是怎么玩的,有什么新的发现?(幼儿根据自己 的玩法回答,如:“我玩的是可乐桶,我一推它,它就向前滚。”“我玩的是方积 木,我一推它,它就向前滑。”等) 3、分类:请幼儿分别将能滚的和不能滚的玩具放在两个筐中,并请能力强的幼儿检 查是否放对了。 二、区分能滚的东西有什么不一样 1、让幼儿再玩一玩能滚的物品,玩的时候向不同的方向滚一滚、挡一挡,将各种能 滚的物品比一比,说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幼儿带着问题自由操作,教师从旁观 察,并适时给予指导) 2、集中提问。在玩会滚动的东西时,你发现了什么?(如:“我玩的是小球,一推 它就向前滚,一挡,它就向别的方向滚,我把小球放在地上,它站不住总向周围滚 。”又如:“我玩的是可乐桶,一推,它就向前滚,一挡,它就停下来。我把小可 乐桶放在桌上,它能立住。”等) 3、分类:请幼儿分别把能向不同方向滚的玩具和只能向前后或左右滚的 4、丰富幼儿有关知识:能向不同方向滚的叫做球体,两端是圆形且一样大,中间一 样粗,只能向两个方向滚动的叫圆柱体。 5、请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讲一讲:还有什么东西是球体?圆柱体? 三、实验活动(此活动也可作为课后的延伸活动) 1、幼儿用球体和圆柱体分别放在不同的木板上滚一滚,看有什么不一样? 2、老师和幼儿共同小结:木板表面平与不平,东西在上面滚的速度不一样;木板放 置的斜度不一样,东西在上面滚的速度也不一样。 |
||
活动反思 |
2、幼儿掌握情况:幼儿掌握较好。 3、教学存在问题:幼儿课堂常规还需要加强。 |
时间 |
周5 |
第20周 |
|
班级 |
蒙氏大班 |
执教老师 |
梁柳明 |
活动名称 |
《青蛙的生长过程》 |
||
教学目标 |
1、激发幼儿保护青蛙的情感,知道它是对人类有益的动物。
|
||
环境材料 准备 |
青蛙卡片、青蛙头饰、稻田背景、多媒体课件。 |
||
教 学 过 程 与 方 法 |
活动过程:一、课题导入 找朋友。“小朋友,你们听是谁在和你们打招呼呀?”播放青蛙的叫声让幼儿听辩,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利用未见面的青蛙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发幼儿的兴致,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二、认识青蛙 1、“小朋友你见到的青蛙是什么样子的?”谈谈自己认识的青蛙。课前幼儿在观察发现: (⒈)小蝌蚪长着大脑袋,长尾巴,尾巴外面包着一层薄薄的、透明的、软软的、象鱼一样的皮; (⒉)小蝌蚪穿着黑衣裳,在水里游泳;(3.)有的已经长出了短短的后腿。 幼儿提出问题:(⒈)为什么有的已经长出后腿,有的还没有?(⒉)小蝌蚪有牙齿吗? (⒊)小蝌蚪它需要吃什么? 课前幼儿继续观察发现:(⒈)有的小蝌蚪已经长出了1条前腿,有的长出了2条前腿;(⒉)有的怎么还没长前腿呢?(⒊)有的小蝌蚪四条腿长出来了,小尾巴变短了;(⒋)怎么小尾巴还在呢? 详细讲解青蛙的生长过程:卵→小蝌蚪→中蝌蚪(长出前腿)→大蝌蚪(长出后退)→小青蛙→大青蛙3、学学青蛙跳一跳。首先,让幼儿观察青蛙前腿和后腿的区别,通过课件展示、幼儿观察、教师总结让幼儿知道青蛙蹦跳的原因是前腿短、后腿长而有力。然后让幼儿模仿青蛙的跳,进一步加深幼儿的理解。三、总结:小朋友在这段时间里的观察、记录让老师与小朋友都获得很多收获。每天都坚持、主动观察小蝌蚪的变化,观察得很仔细。比如:小蝌蚪的生长变化程度有快有慢,有的长出后腿,有的前腿也长出一条等。小朋友基本上能在同一时间把小蝌蚪的不同程度变化分别绘画下来。小朋友对小蝌蚪的生长变化通过自己直接观察、记录后,有了很深的印象,也初步证实了小蝌蚪可以变成青蛙。活动延伸:幼儿把观察到的青蛙生长过程按照顺序画出来。 |
||
活动反思 |
2、幼儿掌握情况:幼儿掌握较好,都能把青蛙的特征表述出来。 3、教学存在问题:幼儿课堂常规还需要加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