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华:好老师有自己的生活方式

标签:
育儿 |
分类: 学习札记 |
(章丘四中)王晶华:好老师有自己的生活方式
搜狐教育讯
以下为王晶华与嘉宾主持、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刘堂江对话实录:
刘堂江:在教育家成长的语境里,我们如何理解教师的"成长自觉"?
王晶华:由内及外是成长,由外及内叫压力。美好的成长应该是由内及外的,是一种内心的觉醒和生活方式的选择。
对我个人来讲,最美妙的成长,就是沉下心来,只做一件事,一件自己喜欢做又应该做的事情。
在我很小的时候,每逢过年,左邻右舍都找奶奶裁衣服做衣服,她从不嫌烦还乐于帮忙。有一次,奶奶边裁衣服边不无得意地对我说:"人这一辈子,不管干啥,只要让别人一想到这个活,就想到你,就行了。"我至今记得她脸上的笑容。
无独有偶,在去哈佛大学的时候,印象最深的是哈佛之宝玻璃花,在那座自然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着847个物种4400多件用玻璃制作的栩栩如生的植物标本,全部出自德国的布氏父子之手,他们终其一生沉迷这一件事,让世界为之倾倒。
所以,一个人围着一件事转,最后全世界可能都围着你转;一个人围着全世界转,全世界都可能会抛弃你。在我看来,成长最靠谱的方式,就是沉下心来,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直至成为艺术。(掌声)
刘堂江:"成长自觉"是自助的、私密的吗?是否有规律可循?
王晶华:不完全是。先有自助,后有天助。
你追求卓越,机遇和成功一定会在某一天找到你。
"一鸣惊人"的,必定在"不鸣则已"的时候,不断养精蓄锐;能"动如脱兔"的,必定在 "静如处子"的时候,细细观察,韬光养晦;能"一夕成名"的,必定在那一夕之前,有着千百个夜晚的暗暗演练。(掌声)
上苍非常公平,他把机遇降临给每个人,如果你一直在努力成长,也许一个机遇降临,你就能牢牢抓住它,然后一发而不可收。假如你不是有所准备,万千机遇降临也会与你擦肩而过,生活不会无缘无故地厚待任何一个人。
2010年,教育部从全国遴选15名中学教师赴美研修6个月,如果我没有坚持做教学研究,没有自己的教学专著,没有读硕士,没有坚持学英语,就不可能在层层选拔中脱颖而出。
出国后,我修改了行程,深入20多所美国中小学,我听了几十个学科500多节课,讲解中国文化40多场,写了50多万字的访学笔记,还拍下了大量的视频和照片,尽我所能记录下最真实的教育现场。出版社出版了我的访学实录——美国学堂记,并用增强现实技术把视频和照片连接到书中,做成了能看视频的哈利波特的魔法书。该书近日被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教育图书一等奖。
我想说的是,所有的机遇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只要你不求回报的付出,努力地成长,成就和好运一定会找到你。因为上苍,有一双明察秋毫的眼睛。
美好的成长,追求自助,自有天助。
刘堂江:现在很多教师都在主动地和被动地成长,方法不同,结果也不同,教师成长的目标和意义到底是什么?
王晶华:多年的观察,我发现,主动和被动有着天壤之别,没有人在被动的情况下实现美好的成长。
我一直固执的认为,教师的职业境界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中规中矩、认认真真的教师,为数很多,他们的成长是被动的,他们为生活和完成教学任务而工作,多辛苦而少快乐。
第二个层次,是忘我奉献的模范教师,他们是可敬而可怕的,佛都要先修自身才能普渡众生,我们的模范教师,常常忘我,甚至因为工作牺牲了健康和家庭,这样的成长不应该成为教师的目标。
第三个层次,是充满幸福感的教师,他工作的热情从内心深处油然而生,他不为工作而工作,更因为需要,因为喜欢,因为发现了乐趣,上帝也总是褒奖他,最后他总能从工作中得到满满的幸福的回报。
一直相信,当第三个境界的教师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就一定是创造幸福和谐的教育,是充满魅力的教育。
在我看来,教师成长的目标和意义就是让自己有能力把教育做成一份幸福的事情,从而成就自己同时成全学生的健康成长。
刘堂江:如何辩证地理解"教师成长"和"学生成长"之间的关系?
王晶华:教师成长,才能成全学生的成长;教师阳光,学生才会阳光;教师不幸福,学生也不会有好日子过。
中规中矩认认真真疲于奔命的,教育就会是平淡的甚至又苦又累的就像不好吃又没有营养的汉堡包。
忘我奉献、认真拼命的老师,就像有营养但是不好吃的汉堡包。
健康成长的智慧教师,他的学生就能吃到又好吃又有营养的汉堡包了。怎么让我们的教育既有营养又好吃呢?老师必须不断地更新自己,不断地成长,才能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领略教育的万种风情。(掌声)
刘堂江:您成长的动力来自哪里?可以谈谈对您的成长有帮助的人和事吗?
王晶华:仅仅是喜欢,这个理由就已足够。
我是个比较感性的人,对于我,成长的动力不是来自浓墨重彩的大手笔,它是一些不经意的小细节,自然的气象万千,生活中的细小瞬间,都是人生大美。我喜欢每节课有点新鲜感,喜欢跟孩子们斗智斗勇,那些柔情蜜意的学生来信,走廊里的一声问候,大街上遇到以前的学生,一两天不见进教室时学生情不自禁的掌声,嗓子嘶哑时讲桌上的润喉片和枇杷膏,被选为学生最喜欢的老师和最喜欢的课堂,被学生大呼女神……正是这些小欢喜,使每天都充满期待,支撑住了生命中的美好。
我一直想成为学生生命里的贵人,这么多年后才惊觉孩子们才是我生命里的贵人,是我的学生成全了我,给了我被需要感,被围绕感,被信任感……给了我太多大大小小的快乐,让我找到生命存在的最清晰的理由。
为了这份温暖和喜欢,2005-2010年,我设计制作了初一到高三所有地理必修教材的教学课件。每设计一节课,我都会想出几种思路,然后反复推敲和修改,直接到了一种痴迷的程度。
好朋友问我:"你本来可以很轻松,何苦这么付出?多累啊!"其实一个人做自己喜欢的事再折腾也不觉得累,不喜欢的轻松也是累。
夜深人静的时候,静坐于电脑前,你的教学智慧以一种很美妙的方式凝固下来,你清晰真切地感受着生命原来可以这样有声有色地流过!若干年后,翻开这些东西,便会回到那一个个年轻的充满梦想的日子,真的是一件妙不可言的事情。
有一种奇迹可以期待,是煎熬的也是美妙的;有一种信念可以坚守,是辛苦的也是幸福的。我的高中地理课件专辑《轻松快乐学地理 》已由山东教育出版社音像社出版,其它在众多学校无偿共享。当我作为一名小城市的高中教师先后获得济南市、山东省、全国优质课比赛一等奖第一名的时候,既意外又开心。
在我看来,成长是生命的必需品,成绩甚至机遇只是我们优秀生活的副产品,当我们沉下心来的时候,这些副产品就会不期而至。
刘堂江:在您的成长中,有过纠结和挫折吗?应该如何应对呢?
王晶华:我是一名地理教师,来自北方的小城市,我喜欢谛听大自然的教诲。我们那里四季分明,春夏秋冬有序轮回,预示着人生有时是蓬勃的生长,有时是默默的孕育和调皮的转移。白天和黑夜永恒交替,也暗含着人生路上的明明灭灭。
地球在转,纠结难免。在我工作第十个年头时,当了8年教研组长,也算小有成就,有一段时间突然很恐惧,觉得自己这么快就成老教师了,都能清清楚楚看到接下来的生活,那种没有悬念和生长的生活,看着有点泛黄的大学英语课本,忽然很想重回大学校园。我们是寄宿制学校,于是每天下晚自习回家,家人都睡着了,开始拼命地学英语学专业课,半年后如愿以偿地辞了工作考了硕士。硕士毕业后是考博士还是留济南还是回到自己的小城市?每种选择都心有不甘,几经纠结后,又回到了家乡的小城。现在看来,老天自有安排,如果没有这个过程,也不会考上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访问学者,也就错失了很多的风景。
在我们的生命里,时间是经,空间如纬,细细密密地编织了一连串的阴差阳错,当时的我茫然不知,却在蓦然回首之时,发现一切脉络历历在目,方才微笑着领略了所有纠结和挫折的深意。
总之,地球在转,烦恼不断。关键是眼光放远一点,遇到纠结,等待转折;遇到压力,看到动力;遇到挫折,预见挫折之后的成长。借用一句时尚的话来说就是"生活虐我千百遍,我视生活如初恋。"让我们用一颗最初的心去拼命地爱每一天、创造每一天、享受每一天。
刘堂江:接下来几年,您的成长方向是什么?
王晶华:功夫在诗外,做教师同样如此。各科知识是融会贯通的,需要教师跨学科的自由成长。就我们地理教师来说,我们需要懂点物理,不懂饱和空气,如何学好气旋反气旋?我们需要懂点数学,不懂点几何知识,怎么学习地球的运动?我们需要了解生物进化史,否则我们如何解读化石?如何理解沉积岩的年令顺序、物质组成和沉积环境?我们需要懂点历史,不了解三次技术革命,如何理解工业种类的分布和工业布局的变化?……
不仅需要跨学科的自由成长,一个好老师更应该有学科之外的智慧和追求。一个有艺术才华的教师,是有灵气、有悟性、富有教育智慧的。他易于感知这个世界,易于走进学生的心灵,能在各种情境中做出独到的判断……这些点点滴滴都会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影响你的学生。
刘堂江:您在教育教学或学校管理中,做过哪些有益的改革和探索?
王晶华:知识来源于生活,知识学习需要生活经验支撑。在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难以理解和解决的问题,不是因为题目本身难度过大,而是由于缺少必要的生活经验支撑,无法实现知识学习的"同化"和"顺应"导致的。鉴于此,我开始考虑建立"书本学习与实践性学习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大课程教学体系"。
09年秋天,为了地球运动的学习,我带领学生去章丘的南部山区古月山考察,没想到在大自然中学生那么有活力,他们学着用手表定向,学着用太阳的方向定时间,见到了丰收的棉田,他们不会再坚持山的迎风坡降水多且向阳因此植被长得好,他们发现山的阴坡郁郁葱葱,并且思索出是因为土壤水分保存得好,他们理解了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影子长短的变化和地方时……在那片石灰岩悬崖下,我从太古代古生代一直讲到新生代,从海绵宝宝到三叶虫到鱼类到两栖类到类人猿和被子植物,孩子们听得好认真啊,他们有那么多有趣的问题,这比起教室内眉头紧锁的学习和训练是多么富有魅力。正如一位诗人所说,上一百堂课,不如让学生在大自然中走一天。
我记得很多地方的山势较陡,孩子们抓着两边的藤蔓手脚并用地往上爬,或者排成小火车一点点往下走的时候,是那么积极向上;我记得在林间平坦处,孩子们一次次歌声嘹亮;还有积木山对外力作用的诠释,白苇草、蒲公英、丰收的棉田、被遗弃的村落、流动的山岚……这些我和我的学生都会记得。
回来后,我布置了自选作业,并把孩子们的作业配上照片出了一期板报,孩子们自豪地贴在了走廊里,不巧为了迎接上级领导检查,走廊里统一打扫卫生,孩子们又小心翼翼接下来贴到教室里,这个小细节,让我莫名辛酸,高中孩子的生活太单调了!我们应该给孩子们什么样的教育,我又能做什么?
我用三个月的时间,依据课程标准,开发了四十三个高中地理实践性学习专题,并精心设计了每个专题的实施方案,试图建立课本学习与生活体验相互补充相互支撑的大课程教学体系,以改变学生的生命状态,释放学生的学习激情。
正如陶行知老先生说的:"教育要通过生活才发出力量"!我积极争取学校的支持,创办了《探索者》期刊。很快,历史、生物、化学、政治等学科也参与到实践性学习的探索中来,我们在不经意间开启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使知识和教育有了激情、有了温度,有了生命……
刘堂江:在您的学校,教师的成长自觉有何具体表现?
王晶华:在我身边有不少有理想、有情怀、有智慧的同事,我们经常一起研讨、一起分享和分担。我们考取了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证,我们成立了千秋心理咨询室,编制了百余期心理刊物;我们共同组织学生活动,创立了《探索者》期刊;我们共同研讨高考专题,各科都出版了《教学高考一本通》,我们成立了若干学科研究中心,小课题研究遍地开花……
刘堂江:政府、社会和学校在教师成长自觉中有哪些角色担当?
王晶华:
从学校层面来讲,学校要给教师以自由成长的空间,营造优秀教师成长的绿色生态。我常常认为好老师往往都不是特别听话中规中矩的老师,他会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有自己的行走方式,学校应该容忍有个性的教师存在,给教师个性成长和自由呼吸的空间。
自下而上的个人行为才真正具有创造时代的价值,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即使周围是沙漠,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让自己的课堂变成一片小小的绿洲,无数的绿洲就可以带来教育的春天。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大的层面我们不好改变,但是每个人都可以改变自己自己改变了,周围的人就会改变,周围的人改变了,更多的人就会改变……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改变了自己,就能改变我们的教育。
美好的成长看起来千步之遥,只要你迈出一步,它就会向你靠近999步。关键是行动,做就会得到,成长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