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课程纲要

(2012-02-27 15:14:36)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学设计

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青岛出版社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授课时间:30课时

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计: 

    2012227

一、学情分析

在上学期的科学课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同学的学习情绪较高,有较强的科学探究精神。学生的求知欲较强,在课堂上,能积极参与实验操作,思维活跃。由于其它客观原因,一部分同学受家庭条件限制、自身科学素养不高、认识有偏差,所以对科学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是我们这学期需要加以重视和引导的。

二、教材分析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有六个单元、二十三个课题。涉及了“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大领域。编排上注重以专题研究为主,体现各单元课时之间知识的系统性与整体性。科学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和指导并共同和同学们一起去探讨、探究、学习,尊重学生的思维,注重学生自己的思维过程。本册教材有很多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知识,

从整体上看,教科书选择了贴近儿童生活经验的自然现象作为探究的重点,以冷、热、光、土壤、植物、地球为载体,让学生以自主探究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使学生亲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获得结论---提出新问题”的科学探究全过程,并在此过程中,通过对比实验、控制变量的实验、搜集资料等,进一步熟悉和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形成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三维目标得到螺旋式上升。让同学们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体验快乐、感受辛苦、享受成功,潜移默化的体会学习科学课的兴趣。

三、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物质世界:了解物体的热胀冷缩;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光的色散现象;理解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生命世界:知道环境对生物生长、生活习性等方面有影响;知道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地球与宇宙:能用不同的标准对岩石进行分类;知道土壤的构成;知道关于地球的有关知识,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科学探究目标:

能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探究过程和结果,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能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学会制定并写出书面观察计划,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意识到科学探究要尊重科学证据,愿意与他人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关注科技新产品,新事物;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对待科学学习,能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

四、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热胀冷缩

内容标准:

知道物体(液体、气体、固体)一般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安排

【课时1】温度计的秘密

【课时2--3】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

第二单元:岩石的科学

内容标准:

认识岩石的主要种类;了解岩石的风化;知道岩石标本的制作方法。

教学安排:

【课时4】认识岩石

【课时5】做个岩石百宝箱

【课时6】岩石的用途

【课时7】岩石的风化

第三单元:土壤与植物

内容标准:

知道土壤的构成、种类;知道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不同。

教学安排:

【课时9】土壤里有什么

【课时10】土壤的种类

【课时11---12】土壤与植物

【课时13---14】保护土壤

第四单元:光与我们的生活

内容标准:

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了解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知道光是有颜色,了解光的色散现象。

教学安排:

【课时16】认识光

【课时17】玩镜子

【课时18】筷子“折”了

【课时19】彩虹的秘密

【课时20---21】飞旋的陀螺

【课时22---23】光与我们的生活

第五单元:我们的家园-----地球

内容标准:

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知道地球是由校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了解地球仪、地图的主要标志和功用,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力---重力。

教学安排:

【课时24】航海家的发现

【课时25---26】地球上有什么

【课时27---28】我在哪里

【课时29】苹果为什么落地

【课时30】测量重力

第六单元:研究与实践

内容标准:

引领学生进行植树活动。以落实《课程标准》中观察、了解植物生活的目标;引领学生对当地岩石种类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真正“像科学家那样”研究岩石的科学,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安排

【课时14】植树,将本课内容调整到“土壤与植物”单元后,体现教学的灵活性和整体性。

【课时8】当地岩石种类考察,将本课内容调整到“岩石的科学”单元后,让学生运用掌握的观察和研究岩石的方法,去考察一下当地的岩石主要有哪几种。

五、课程学习的重点、难点

课程学习的重点、难点就是培养同学们学习科学课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去寻找日常生活中与我们密切相关的科学问题并加以解决。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课程实施对策

如何实施好教学?我们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
、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
、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
、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
、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
、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
、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
、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具体到每个单元,我们可以这样组织实施和落实:

第一单元:热胀冷缩

本单元属于典型的科学探究课,。我们要着重引导学生对物体遇到冷与受到热后发生的物理现象进行观察探究,让学生认识到物体一班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并通过对比实验与大量的事实来证实,使学生能够掌握这一科学知识,科学地利用物体的这一性质,更好的让科学服务于生活。

第二单元:岩石的科学

本单元需要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分类、收集和整理信息等手段,探究有关岩石的特征,让学生知道岩石是组成地球的重要资源,懂得保护岩石资源的重要性。本单元重在学习研究岩石的方法,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物体的方法,形成探究能力。本单元结束后,要组织学生运用掌握的观察和研究岩石的方法,去考察一下当地的岩石主要有哪几种。

第三单元:土壤与植物

本单元以土壤为核心概念,呈现了土壤、砂质土、粘质土、壤土、腐殖质、土壤肥力、水土流失、土壤改良等相关概念,构建单元概念框架,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系统性。同时,让学生了解了土壤与植物的关系,增强保护土壤的意识,使学生意识到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性。

第四单元:光与我们的生活

本单元以光为主题,研究了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色散、合成及光与生活的两面性关系。

本单元属于典型的实验探究课,对每一个实验,教师都要在课前亲自做“下水实验”,了解实验大约需要多长时间,实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实验材料是否合理等。

本单元重在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的能力,使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第五单元:我们的家园-----地球

本单元引导学生用“解暗箱”的科学探究方法揭示地球的奥秘,了解地球的概况,

七、课程评价

科学课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基准,它不以学生背、读、写为主要科目。灵活的教学,科学的模型,有趣的科学实验是引导同学们观察、思考、学习的动力。他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提出问题,去找寻各种可能的答案,在学习中培养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这就要求我们的课程课本必须要切合学生实际,如:学生的思维、学生的兴趣等,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科学课学习的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师设计的教学课程实施方案才能得以实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