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春夏秋冬分别有哪些传染病?
常见于冬春季节的传染性疾病有:白喉、百日咳、猩红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小肠结肠耶氏菌肠炎、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
常见于夏秋季节的传染性疾病有:细菌性痢疾、空肠弯曲菌肠炎、沙门氏菌属肠炎(例如:伤寒)、胃肠型食物中毒、霍乱、流行性乙型脑炎、钩体病等;
常见于春夏季节的传染性疾病有:蛔虫病;
常见于春秋两季的传染性疾病有:幼儿急疹;
另外,肉毒杆菌中毒、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流行性感冒、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感染、甲型病毒型肝炎、EB病毒感染、隐球菌病,没有明显的季节分明性,一年四季都可能见到散发病例。流行性出血热(其主要发病高峰)有单峰和双峰两种类型,野鼠型传播以秋冬季节多见,家鼠型传播以春夏季为多见。
急性传染性疾病常见临床症状
1) 发热:
发热可以见于各种传染性疾病。根据发热的表现不同,可以分为:
稽留热:指1天内体温的波动不超过1℃;
弛张热:指24小时内热度相差超过1℃,但从未降至正常,常见于脓毒症;
间歇热:指24小时内体温波动于高温与常温之下,见于疟疾;
回归热:突然出现高热,持续数日,随后间歇数日不发热,再出现高热,如此数次循环,见于布鲁氏菌病等,如多次重复出现,并持续数月之久,称为波状热;
马鞍热:病持续数发热数日,退热1日,又再发数日,见于登革热;
不规则热:1天内体温上下波动,无规律性,见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等;
在婴幼儿,由于体温调节能力差,在感染时易出现高热,且热型常不典型。
2) 发疹:
儿童传染性疾病多见,包括皮疹和粘膜斑:
斑丘疹:多见于麻疹、风疹、肠道病毒感染、EB病毒感染和猩红热等。
出血疹:多见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脓毒症和出血热等;
疱疹或丘疱疹:多见于水痘或手足口病;
荨麻疹:多见于病毒性肝炎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等。
3) 毒血症状:
病原体的各种代谢产物,包括细菌的内、外毒素等,除引起发热外,还可导致多种毒血症状如全身不适、疲乏、厌食、头痛、腹痛、关节疼痛等。严重者尤可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
如何防治传染病的发生?
1、发现和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2、抗病原体或特殊治疗,例如:可使用金刚烷胺治疗流感病毒、使用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使用抗毒素治疗狂犬病等;
3、对症治疗,针对症状,例如退热、控制抽搐等;
4、营养供给、隔离、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