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儿童湿疹以剧烈瘙痒、睡眠障碍、慢性和复发性为主要特点,成为危害儿童皮肤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儿童湿疹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是遗传、免疫、环境和皮肤屏障功能缺陷相互作用所致,而应激、变应原、微生物、自身抗原和物理化学刺激等则可诱发或加重湿疹。
儿童湿疹的治疗原则以恢复皮肤正常屏障功能、寻找并去除诱发和(或)加重因素、减轻或缓解症状为主要目的。
一般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避免一切刺激因素。
喂养方面:提倡母乳喂养。无法母乳喂养的患儿可根据情况选用普通配方奶、低敏配方奶或游离氨基酸粉。在湿疹宝宝添加辅食时应注意:①
穿着方面:以纯棉、宽松柔软衣物为宜,衣物厚度较同龄儿略薄。
居室环境:要求凉爽、通风和清洁,建议用湿拖把和抹布清洁居室,避免屋尘、螨及动物毛等变应原的吸入。
洗澡和润肤:洗澡时间5~10分钟,水温36℃~38℃,使用pH值为5.5~6.0的温和沐浴液,洗澡后立即使用合适的润肤剂保湿。
局部治疗
糖皮质激素对于小于2岁的儿童,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并配合润肤保湿剂是目前治疗湿疹的首选疗法。根据患儿年龄、皮损部位及病情严重程度可选择不同剂型和强度的糖皮质激素制剂。儿童常用弱效至中效糖皮质激素制剂:轻度湿疹患儿或年龄<3个月的患儿,首选弱、中效制剂;年龄>3个月的中、重度湿疹患儿可选用中、强效制剂。一般连续应用激素3~6周后,湿疹患儿皮肤炎症基本控制,建议继续每周2次外用激素制剂控制炎症反应,同时应用润肤剂,以使其长期处于缓解状态。
面部、颈部、腋下和腹股沟等皮肤薄嫩处应使用弱效糖皮质激素类制剂。强效激素在儿童中很少应用,通常在5岁以上患儿的掌趾部位或皮损肥厚部位应用。当皮损有所缓解后,即改用低一级强度的激素,以尽量避免外用激素的副作用。
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此为非激素类药物,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不引起皮肤萎缩等激素治疗的副作用,目前是2岁以上面颈部位的首选药物,经常用于湿疹的维持治疗。目前批准的0.03%他克莫司软膏、0.1%吡美莫司乳膏适用于2岁以上儿童。
外用抗感染制剂湿疹患儿皮肤屏障功能存在障碍,金黄色葡萄球菌容易定植在皮肤表面,此时可局部外用抗生素制剂,但不宜长期使用,一般疗程1~2周。如出现继发真菌感染,则需要加用外用抗真菌制剂。
系统治疗
抗感染药物当湿疹患儿继发大面积细菌感染时,需要系统应用抗生素治疗。首选一代或二代头孢类抗生素或半合成青霉素,疗程7~10
抗组胺类药物湿疹患儿多瘙痒明显,可给予具有镇静作用一代抗组胺类药物,如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等止痒治疗。
其他对于严重、顽固性湿疹患儿可考虑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调节剂,但这些药物停药后病情易复发加重,儿童慎用。
中医中药可根据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辩证分型,按证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