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健康咨询不是“愿者上钩”的促销手段!

(2015-03-16 12:13:33)
标签:

杂谈

刚看到一篇文章讨论阿里健康的盈利模式——将新浪微博里的医生大V资源导入阿里健康,然后向需要“咨询”的人收费。这样的模式已经屡见不鲜,从春雨医生开始,到最近很热的平安好医生,各类App都是瞄准了医生市场,期望从医生角度切入健康医疗这块蛋糕。但这样的商业模式不正是你做我也做,在我这儿注册并不影响到你那儿拿钱的重复投资吗?看到这就应该很清楚了——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商业模式一致),只不过资源在谁手上那就另当别论了(谁笼络的医生多谁是老大)。

就阿里与新浪合作,让我产生了一些疑问:

医生隐私  首先,医生同意将他们的信息授权给阿里健康了吗?医生是在新浪微博注册并获得大V资格的,阿里与新浪的合作意味着将新浪平台的流量和信息在未经用户授权直接导入阿里健康,除去医生们自己同意,否则这样做对于医生而言就存在未知风险。一个平台可以拿医生的个人信息进行转手倒卖,那么如果有冒名情况进行“咨询”,那医生……

“咨询”风险  其次,有了收费就意味着有了所谓合同,医生进行网络咨询风险谁担,是医生个人还是阿里健康?在卫计委明令禁止网络问诊的前提下,“网络咨询”是一种打擦边球的做法。且不论卫计委的行政命令是否明智,但就“咨询”中潜在的各类法律问题是由保险机构承保,还是第三方介入调解就是个大雷区。医疗“咨询”关乎生命安全的,在不能Face to Face的网络上,索赔与理赔都需要耗费很大的时间和精力去留存证据,在没有强有力监管手段介入的前提下,有什么措施保证支付方能获得最大的利益呢?

垄断牟利  再次,医生资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社会医疗资源的一种,商业机构在利用社会公共资源去牟取商业利益时,如果没有考虑回馈社会的公益性,那么所有的商业目的将变成榨取剩余价值的手段,这样做的话,在任何时刻各类App所持有的资源就完全有可能被政府收回——将本应该承载公益功能的项目当做商品经营,从商人的角度上说是“重视医生价值”,从社会角度上说就是“挟持公众资源牟私利”。

目前市场上各类应用有很多,绝大多数都是看中了医生的学识和技能,乃至医生所能带来的患者服务。但需要认清的是,在尚未开放“自由执业”市场的医疗行业中,垄断医生并不等于做好了用户的黏度,健康服务并不仅仅是给用户带去“咨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致歉信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