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多用会“伤脑筋”

标签:
《健康管理》保健养生杂谈健康 |

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已经让不少牛人修炼出了“八爪章鱼”似的本领:左手敲打键盘,右手握笔疾书,眼睛飞快在电脑和手机间切换,头肩间还夹着电话筒……不用羡慕,不用眼红,这样一心多用并一定会让时间翻倍,反而可能影响大脑效能。
脑科学只认一心一意
在多数人看来,依赖现代化工具的生活方式使我们更聪明更专注更高效,但可能并不是这么回事。实际上,许多研究人员相信,人的大脑并不能同时处理两个或更多的任务,即一心多用。相反的,脑科学家认为,思维是在各个任务之间切换的,虽然一些无意识的活动像走路,嚼口香糖等并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当人们同时做多个复杂事情的时候,大脑就处理的没那么好了,像是一边开车一边打电话。
一心多用到底是怎么影响记忆力和注意力的呢?
想象一下:你从沙发上爬起来想去冰箱里拿点零食,这时电话响了,你去接电话,然后发现自己站在厨房里,却不记得自己为什么过来。这个日常生活中的典型情景显示,最简单的一心多用模式是怎么干扰大脑处理即时信息的(这种即时的信息处理叫做“缓存记忆”)。
因为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像这样分散注意力的情况在生活中发生的越来越多。有研究表明这些会极大地破坏我们的注意力。斯坦佛大学的研究者们在2009年的一项研究中要求学生们做一项在线调查问卷,收集他们使用各种媒体的情况,根据调查结果把他们分成两组:重度和轻度的多媒体使用者,并在三个认知测试中对比了两组的表现。
结果显示,重度多媒体使用者更不容易从环境中筛选出无关的信息,换句话说他们比那些轻度多媒体使用者们更容易分心。重度多媒体使用者也更难专注,更难在任务之间转换。作者指出:目前还不能确定是不是一心多用引起了这些问题,也有可能是本来就存在的个体差异导致某些人更容易因为“环境的变化”而分心。
分心关系到老无所忆、少无童趣
虽然一心多用对任何年龄的人都可能是个问题,但是年龄越大一心多用越有可能干扰我们的“缓存记忆”。最近,旧金山加州大学神经学、生理学、精神病学副教授亚当·贾泽乐博士和他的同事们对一组年轻人和一组年长者做了一组实验,让他们先看一幅图像,然后通过另一项认知任务干扰他们,15秒之后再让他们回忆图像的内容。
结果发现,年长者不像年轻人那么容易转换回来,所以说干扰对于年长者的“缓存记忆”也就是他们保持短期记忆的能力有更大的影响。
当然,也不能说青少年在一心多用方面就更有优势。这些从小就一边发短信联系朋友一边下载音乐还同时在优酷上收看最新流行视频的孩子们,显然应该在转换不同任务时比老家伙们更在行,是这样吗?可能不是。马里兰州贝塞斯达市的国家心理健康研究院儿童心理健康分部大脑影像部主任杰·基德博士说:“现在还不确定青少年是否真的是一心多用的大师。当然青少年有更多机会一心多用,而且也可能不用像成年人付出那么多的代价。但是,他们同时做很多事还是不如一次专心一件事做得好。”
在过去二十年中,基德博士的研究团队对大约3000名未成年人进行了超过7000多次核磁共振成像检测,以更好的研究儿童和青少年的大脑发育。表面上看,结果很令人满意:“在研究中,孩子们做了大量的多任务作业,他们表现得很好,测验分数很高,他们很有创造力也很有活力。”
但是,他们很可能是因为承受了比以前的孩子更多的压力,所以刺激出了这样的好成绩。实验记录显示,这些早早失去童趣的孩子睡得很少而且有一定程度的睡眠障碍。“多熬一会夜多做点事是很有诱惑力的,”基德说道,“因为一心多用本来就很低效,孩子们可能为了完成任务而熬夜,这就掩盖了他们的低效。”
应该说,这样成长的孩子更让人担心。通过一些列严密的推理不难得出结论,日复一日的高强度的工作,同时处理各种任务,过于在意自己的表现,总是在挑战信息处理的极限,会使人站在失败的边缘,并将最终导致慢性压力所带来的“长期牢狱”。
所以,让我们慢下来的同时,也专心起来吧。
来源:《健康管理》
编译:郭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