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帝内经》读劳逸有度

标签:
《健康管理》杂谈 |
十一国庆长假结束了,带着几分不舍,几分留恋,很多忙碌的白领又将开始快节奏的生活,在这个节骨眼,我们重读《黄帝内经》,让体力和脑力的平衡问题重入现代人的健康轨道,给您的健康生活提个醒儿。
传统养生学认为,日常生活中适度的劳动和休息都是我们必需的。“劳逸有度”不但有利于人体气血的运行,还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因而,对健康大有裨益。
怎样才能做到“劳逸有度”?
关于这个问题,也许我们从反面来理解更容易。如果我们知道“劳逸无度”有哪些表现,就可以通过避免或纠正这些问题来改善健康。我们的生活就能真正“劳逸有度”。
“劳逸有度”包括两个方面:过劳和过逸。“过劳”,指人体由于过度劳累(透支体力)而有损身体健康。“过逸”,指完全不参加或很少参加劳动或体育锻炼。
过劳包括:劳神过度、劳力过度和房事过度
-
劳心(神)过度,指过度的脑力劳动和过重的精神压力。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给中青年人带来极大的精神压力。在社会上,很多中青年人是中坚力量,既要承担工作上的巨大压力,又要面对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和企业破产下岗的威胁。加班加点地工作对他们来说已成家常便饭。在家庭中,中年人是顶梁柱。他们上有老人,下有子女,还要担心购房、子女教育、生病住院等各种费用支出。心力交瘁的他们容易出现“劳心过度”的问题。
劳心过度会耗伤心血,损伤脾气。轻则出现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健忘、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状。重则引发多种疾病甚至危害生命。
传统养生学强调“形神相因”理论。“形”,即形体、躯体。“神”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之“神”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包括全部的生理性或病理性的外露征象。狭义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我们这里讲的是狭义上的“神”。
“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统帅人体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形神相因”理论认为,人体生理功能与精神活动是密切相关的。精神因素可以直接影响脏腑、阴阳、气血的功能活动。一个人如果精神愉快、性格开朗、精神压力适度,就会阴阳平和、气血通畅、五脏六腑协调。他的身体就处于健康状态。反之则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阻滞、抗病能力下降、正气虚弱。各种疾病容易滋生。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心理因素对机体的健康有明显影响。和心理不健康的人相比,心胸豁达、性格开朗的人内分泌调节系统处于更佳水平,免疫功能也更好,发生疾病的几率明显偏低。比如,性格急躁的人群比性格平静的人群患高血压和冠心病的风险高2~3倍,复发风险高5倍,死亡率高7倍。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情绪抑郁还容易引起人体免疫功能下降,使人容易得感染性疾病和肿瘤。
1.
所谓“过度”包括两方面:劳动时间较长和劳动强度超出个人能力。劳力过度耗伤元气,使脏腑之气亏虚,出现少气无力、四肢困倦、气短懒言、精神疲倦、形体消瘦等症状,抗病能力下降。近年来,由于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劳力过度的情况逐年减少。
2.
房事过度耗伤肾精,出现腰膝酸软、眩晕耳鸣、精神萎靡、性功能减退。男子遗精、早泄、阳痿;女子性冷淡、不育。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阴肾阳是调节全身阴阳的根本,在人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损伤肾精不但影响健康,还会缩短寿命。
-
过逸,会使机体的气血运行不畅、筋骨柔脆、脾胃呆滞。
近年来,很多白领的状况是:一方面劳心过度;另一方面劳力过逸,即体力活动严重不足。
传统养生学认为,适量的活动,包括日常活动、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等,可以活动筋骨、调节气息、畅达经络、疏通气血、调和脏腑、增强体质,可以使人健康长寿。如果人体缺乏必要的体力活动,气血在经络中的运行就会不畅,脾胃运化食物的功能也就会减退。慢慢地就会引起消化不良和营养吸收功能减弱。一旦脾胃功能减弱,机体内气血生成不足,就会出现正气虚弱、抗病能力下降的现象。
因此,长期缺乏必要活动的人会出现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头昏心悸、倦怠乏力、失眠多梦等症状。故中医理论有“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之说。
来源:《健康管理》
作者:张国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