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愚人学导论

标签:
《健康管理》杂谈 |
有一门古老的学问,和现代的成功学一样,专门教人如何名利双收。但是,千百年来,这门学问只被少数天赋异禀的人所掌握。而且,秘不外传。因此,知晓者寥寥无几。
我因机缘巧合,得遇高人指点,又精研典籍,博览群书,终于窥得其中真谛。但是,我心怀天下,情系苍生,决定将平生所学倾囊相授,向有缘之人介绍这门伟大的学问——愚人学。
在保健养生领域,愚人学“脱颖而出”
所谓“愚人学”者,即愚弄大众之学问和技艺也。千百年来,愚人学涉猎广泛,举凡衣食住行、喜怒哀乐、官爵权色,皆有愚人学之分支学科专门研究。不过,正如林肯先生曾谆谆教诲:你可以愚弄全体民众于一时,也可以愚弄部分民众于永久。但是,你绝不可能愚弄全体民众于永久。因此,愚人学并未得到普遍发展。
近百年来,由于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的飞速普及,信息传播日趋透明,在其他领域,愚人学的应用更是逐渐式微。
不过,即使智慧如林肯,也难免犯些以偏概全的错误。至少在“保健养生”领域,愚人学长盛不衰,并且藉由现代信息技术,尽领风骚,迈向巅峰。
保健愚人学大行其道的前提:人体保健系统
保健养生是一个自由奇妙的领域。在这里,聋子可以讲声乐,盲人可以教油画,木工可以化妆,铁匠可以绣花。在这里,你可以蔑视任何专家,任何人也可以宣称自己为专家。在这里,大自然常常创造奇迹。
确实,大自然不能为你造出一辆自行车,甚至不能为你包出一个饺子。但是,大自然却可以让你的发热消退,让你的腹泻停止,令头脑昏胀的人神清气爽,令虚弱无力的人精力充沛。
实际上,大自然为我们每个人都建立了一个保健系统。虽然这个系统常常出现故障,偶尔也会彻底瘫痪,但是,在多数情况下,它都能正常运转。愚人学之所以能在保健领域大有用武之地,正是因为大自然为我们建立了这个保健系统。
虽然保健愚人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但是,其基础不过是两条简明的定律。第一定律:劝告人们不要动脑筋,告诉大家,他们很聪明。第二定律:告诉大家,他们很愚蠢,劝告人们多多动脑筋。
保健愚人学第一定律:告诉大家,他们很聪明
前面说了,愚人学之所以能在保健领域大有所为,是因为大自然为我们建立的保健系统看不见,听不着,感觉不到,甚至想象不出。因此,任何人都可以用任何方式,把这个幕后系统默默的工作归功于自己。一个人感冒发烧,你可以让他去冷水浴或蒸桑拿,可以让他去跑步运动或卧床休息,也可以让他服下甜的、苦的、酸的、辣的,黑色的、白色的、红色的、绿色的汤剂、片剂、丸剂、散剂,还可以按摩、拍打、针刺、烘烤他的头部、胸部、腹部、足底。十有八九,他的烧都会在几天内消退。他会对你感激不尽。
人们从幼时起就学会了如何判断因果关系:发生在前的是因,发生在后的是果。事实上,大多数病痛都会在一段时间内自然减轻。在这之前,只要你给病人做些什么,最后都会被看作是他们病痛减轻的原因。因为多数人都认为自己很聪明,相信自己的判断。
请记住保健愚人学第一定律:劝告大家不要动脑筋,告诉大家,其实他们很聪明。
保健愚人学第二定律:告诉大家,他们很愚蠢
保健养生是一个可以不断推陈出新的领域。100年前,美国年轻的剧作家欧文·约翰逊就透露了保健愚人学的一个秘诀:找到芸芸众生普遍喜爱的东西,告诉他们,这些东西实际上都在严重危害他们的健康。让他们相信,自己一直以来是多么糊涂。然后,就可以向他们尽情地兜售你发明的替代品。最后要做的,就是等着财源滚滚,日进斗金。
例如,人类告别了茹毛饮血时代,学会了烹调。对于泥鳅和茄子,人们喜欢蒸、煮、煎、炒后再吃。这时,你可以告诉他们,泥鳅和茄子实际上应当生吃。于是,你就会成为媒体追捧的明星。
再举个例子。我们人类的眼睛,恰好长在前额下面。多数人因此都喜欢向前走或往前跑。你可以告诉这些可怜的同胞们,他们都大错特错了。我们人类千百年来往前走的恶习,实在是一切病痛的根源。头痛头昏、腰酸腿疼,高血压、糖尿病,皆由此而起。普天之下的飞禽走兽,都是腹部朝下,负阳而抱阴,因此能保持阴阳平衡。唯独我们人类,却是双腿直立行走,甚至昂首挺胸。如此违背阴阳之道,岂有不生病的道理!
这时候,你还可以列举一些长寿动物,比如乌龟,证明你的发现是多么伟大。再找些人为你包装、宣传。电视、网络、报刊的记者们就会蜂拥而至。你要慷慨激昂、口若悬河、唾沫横飞、大言不惭。用不了多久,痴迷于追求健康的大众,就会匍匐在你面前,为你奉上赞美、感激和金银。你昂首站立,一一笑纳。
等到大多数人都改为爬行了,你再抛出新的发现,要他们为了自己的健康,退着走、倒立着走、翻滚着走……总之,要不断花样翻新。
请记住保健愚人学第二定律:告诉大家,他们很愚蠢,劝告人们多多动脑筋。
保健愚人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又是一门正在迅猛发展的学科。为使这门学科更好地造祸于社会,我决定开办一个保健愚人学速成班,欢迎厚颜无耻者报名。因名额有限,欲报从速。
报名者请寄个人简历至:愚人市愚人街愚人大厦,愚人保健速成班,云海大师收。
来源:《健康管理》7月号
作者: 吴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