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陈禾亲子教育孩子 |
分类: 早教与心理 |
小编推荐:
许多父母以为尽一切可能地爱孩子、尽可能地呵护和保护他(她),这样孩子就不会有问题。可是科学研究表明,即使是在襁褓中的孩子也需要很多的互动
和沟通。这些认知和技巧,是可以无师自通的吗?做为孩子身边最亲近的人,该如何了解他(她)们的特质,判断他(她)们的行为,贴近他(她)们的心理,并还
能教会他(她)们理解你……这听起来,难吗?
亲子教育专家陈禾说:我希望可以帮到家长们①感到困惑但不知道问题在哪里?②知道问题,却不知道如何解决?
专家:亲子教育专家、心理咨询顾问、亲子杂志专栏作者 陈禾
提问1:11个月小帅哥,我家孩子右手拇指和食指有时候爱来回摩擦,就是点钞票的那种动作,大人拿他手想打断,可他使劲抽出手来继续。这是怎么回事?抱着他的时候有时也会用右手一下一下的抓挠大人的胳膊,动作很轻。
陈禾:是不是他没有适合的玩具?你不善于陪他玩?找一本手指游戏的书学习一下,和他玩玩手指游戏也是改变固定动作的一个办法。操作类玩具,一些动手捡物的小游戏,都可以满足他玩手指动作的需要。
提问2:女宝3岁7个月,觉得女儿较热情,主动喜欢与某一同学玩时,想与她拉手、一起玩、一起游戏,但当这个小朋友顾自己去玩了,没与女儿一起,每当这时,女儿表情很低落、生闷气、嘟着嘴;这种情况在我去幼儿园接她时,让她在幼儿园游乐场玩一会儿,经常有见到,请问老师当这样的事发生时,我如何做?
陈禾:这个阶段的孩子需要朋友,只喜欢和朋友玩,但怎样成为好朋友,这有个沟通和情感发展的问题。你女儿是不是太“个性化”?热情未必大方,想和他人玩未必玩得好。“玩得好”主要是尊重他人,不苛求别人按照自己的节奏,也许,你女儿在“合作”上做得不好?了解她的难题,给她一些指导。
提问3:您好!女宝3岁7个月,小班,班里有不少小同学去报画画,我看一些育儿书籍,孩子到绘画敏感期时,会自己画,喜欢画,目前女儿还没出现非常喜欢画的程度,但如带她和小朋友一起画,她也会很高兴,纠结是否报画画班,又怕报了班女儿自我绘画的创意给淹没了,不报,她在家没怎么画。
陈禾:“她在家怎么画”反映了你不懂儿童画画的意义。其实就是:给她彩色笔和纸,她就画起来了。看来你早些阶段没让她好好涂鸦,没关系,现在多画,你和她一同画,各画各的,不必讲究技法,不强调水平,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当然,你想让她去画画班也行,多画,兴趣就来了。
提问3:陈老师,您好!我家宝宝现在16个月,但整天把大拇指含在嘴里,无论怎么分散他注意力也只是一会儿就又含在嘴里了!最近也不怎么爱玩玩具,对什么东西兴趣都不高,就是整天含大拇指!请问他这种情况,我是应该阻止还是就让他自己吃个够?谢谢您!
陈禾:直接阻止他的动作无效,没有必要,你要做的是让他每天都能快快乐乐玩起来,玩玩具、玩家里一切可玩的东西、做亲子游戏、户外活动、和他念儿歌时拍着手做动作,总之是让他有事做,他不会感觉无聊,就忘了吸手指了。
提问4:陈老,您好!我家宝宝再有10天2岁了,以前说话正常,最近几天说话总是第一个字结巴,总是第一个字重复好几遍,我很着急,想请问该怎么纠正呢?
陈禾:很正常,不能着急,也不必纠正,别给他压力。孩子在学习说话的阶段,由于对词汇的运用还不熟练,会有这种阶段性的说话障碍,放慢生活节奏,听他慢慢说,过一个时期就自然好了。
提问5:您好。我家男宝35个月。就会叫爸爸和舅舅。整天嗯嗯嗯嗯发音。如果有什么需求就握家人手指去做。大人说话有时能听懂。请问怎么回事。
陈禾:3岁了还不能模仿学习说话是得注意了,如果你对自己的判断没信心,可到医院做个检查,确定有没有生理障碍。有些宝宝三岁才能说话,也很正常,但家人可以做些努力,例如和他说话用简短句子,把关键词重复一两次,让他记忆多些词汇;经常和他念儿歌,读绘本,也是发展说话能力的方法。
提问6:我家姑娘21个月,性格一直不错,出去玩都会受到别人的赞美,半个月前去一个小伙伴家做客,对方家里是木地板,铺的有地垫。进门没多久,四个孩子陆续脱鞋在地上爬来爬去,后来干脆把袜子都脱了。从那之后,我家孩子只要一进屋就脱鞋,这怎么办?希望您指点一下
陈禾:总是穿着鞋子对幼儿的心智成长和身体发育都不是好事,户外活动穿鞋,家里该有脱去鞋袜活动的时间。客厅的杂物清理一下,铺上草席或塑料垫,让宝宝有一片自由活动的空间,只要和她约定:在其他地方走动时要穿鞋,养成习惯并不难。
提问7:你好,老师,女宝宝两岁了,可是都还不怎么会说话。感觉比同龄的孩子发育方面都显慢了。请问老师应该怎么办呢?而且脾气很大,稍微有一点没有满足就会大哭!!
陈禾:放慢生活节奏,说话轻柔、态度温婉,多些笑容,这样才能给宝宝提供良好互动条件。你不急,就是一种示范教育,注重与孩子的互动交谈,孩子就渐渐学会和你好好交谈,这是成长教育的基础。至于发育迟缓,注重食物营养,每天有户外活动时间,多玩些运动类游戏,宝宝玩的快乐,各种毛病也都会去除。
提问8:我儿子不到两岁爷奶带回老家,当时很好学总抓着我手让我教他,未三岁基本不说话(爷奶爱赌,总把他跟一牌友的弱智孙子关一起),见人就以拳打脚踢的方式打招呼,虽然我们一直强调这么做不礼貌。经过半年比之前开朗不少(现在3岁4个月),但如不随他意,由打人变成了打踢扔东西,还咬牙切齿的。
陈禾:没欢乐童年、没父母关爱的孩子出现种种教养问题是必然的,大错铸成,现在不是追究谁的责任而是设法挽救。做得到的话,建议你全职陪伴,不能急,多些温情,强调正面教养,重新培养孩子的感情世界是首要任务,陪他运动与游戏,透过做手工画画和阅读等静态活动培养认知力、提高心智发展,坚持两年。
提问9:请问对于三岁的孩子老爱捣乱,并且劝说无效该怎么办呢?还有现在这年龄段孩子该教他学习知识吗?
陈禾:首先弄清楚什么是“捣乱”?孩子动作多多,更多的是因为好奇而进行探索,也许没方法,没目的,或破坏了东西弄乱了家里的摆设,但这都不是捣乱。认知学习从出生开始就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生活上的互动、玩游戏、户外活动,都是认知学习的方式。3岁了,阅读也该每天进行,画画也是不可少的活动。
提问10:陈老好,女儿2岁10个半月。我经常网购儿童绘本玩具衣服,下班带回家。之前会随口说是妈妈送你的礼物,最近几个月每天都问我带什么礼物了。不带就很不高兴还哭闹发脾气(过一会儿就好了)。有阵子我说是爸爸送你的,她就接着问妈妈的礼物呢?我该如何纠正我之前的不良引导?多谢您了。
陈禾:知识内化成为心理建构就形成概念认知。礼物的概念是他人在特殊的节日、场合因情感的传达而给予,属于非常规拥有。例如生日礼物、新年礼物、见面礼等等,给的量与质没有特定标准,你让孩子无法建立这么的概念,让他以为这是妈妈回家必有的手信了。引导孩子重新建立这些概念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