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专家是”砖家“?
(2015-08-02 22:08:02)
新闻上的专家,常常辜负了大众。他们说:“股市会好转”,股市跌的更惨。他们说:“这个比赛我国运动员实力强出一大块”,我国运动员奋力打个平手。
这些现象,往往被网络大众批评为“砖家”。还有很多俗语叫做“听砖家的你就傻了”。
那么“砖家”到底是怎么出现的呢? 深层次来说,有两个原因。
第一,人类的知识和技能,在任何非线性动态的复杂问题上,都是无法预测长远的结果的。
也就是说,除了线性系统(比如工程仪器),其他任何问题,如人的健康,心理,股市,经济,政治变迁,婚姻,爱情,寿命,孩子成长,我们最多能预测短期结果,没有任何人能预测长期结果。
简单说,这些过程都是受“蝴蝶效应”影响的 (当然在非线性动力学里,”蝴蝶效应”是有特殊含义的,不能这么乱用),
一点点系统参数变化,就能使最后结果千差万别,连大型计算机仿真都不可能完全预测准。
很多年前回国,表弟跟我说,你对心理学这么喜欢,不如学学乐嘉,搞个“性格色彩学”啥的,一下子就发了。
我看了一眼“性格色彩学”,完全是一套鬼说,还不如信星座。
说实话,我很想发财,我也没那么高尚的情操为了“捍卫科学”去和钱作对。
只是我深知,这种“学说”, 你要言之凿凿才能卖的出去。而确实它又不可能准(事实上70%正确率都不可能,一般来说是chance
level)。
别人万一真相信你,把幸福爱情婚姻钱财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个上面,一半人会伤心失望。
因此搞这种学说的人,“爬的快,跌的惨”,一旦被“扒皮”或者“倒霉”,那就是小辫一抓一大把。
谁也别说自己能预测未来,预测爱情,预测股市,预测财运,除非你想和王林一个下场。
第二,浅尝辄止言之凿凿的人,才会被大众媒体所喜欢。
受过正统科学训练的人(博士生或以上,和部分优秀的研究生),都知道“alternatives”和“limitation”。
不论他们多相信自己理论的正确性,他们也会想,“我观察到的现象有没有其他合理解释”“我实验和理论的局限性在哪里?”。
这种多线程思维逻辑,被称为“狐狸”。 狐狸们说话小心,思维严谨,每个结论都带着适用条件。
当然,学院里不会都出狐狸。学院里也有“土拨鼠”。
土拨鼠思维单线程,把世界上所有现象都能tweak到自己的理论框架下。在一定程度上能自圆其说,把outlier全去掉。
土拨鼠,在学院外是绝大多数。事实上很多成功人士,聪明人,(包括我自己和我的很多偶像),都在某些方面是土拨鼠。只不过很多时候“get
lucky”,成功之后觉得自己理论特别对。
其实,任何事情,回头去解释,都是非常容易的(所谓马后炮最简单)。
因此,学院里的狐狸,是不受大众欢迎的。土拨鼠才能和大众中的土拨鼠产生共鸣。而土拨鼠又能言之凿凿,产生drama,不平静接受peer
review和批评,一遇见反对意见就开始撕,更加适应了媒体炒作的需要。
所以别怪媒体上出“砖家”,是我们的品味,决定了媒体的动向。
最后,要用乔布斯的一句话来结束今天的文章:
“年轻时,你以为是那上面的愚民大网,有目的性地把大众洗脑变傻。你为此愤世嫉俗,你为此觉得所有一切是有阴谋的。我告诉你,阴谋论是乐观的想法。若有阴谋,你可以一枪崩了狗娘养的,可以搞革命。现实是,这一切不过就是大众所想要的。”
前一篇:减少摩擦力是提高效率的最佳方法
后一篇:2015年08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