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故事1064.经典诵读及学生“问题思考”
(2024-12-13 14:48:32)经典诵读及学生“问题”思考
到了播放歌曲的时候,播放了《亚洲雄风》,孩子们则大多不会唱或唱跑调。让孩子了解这些老歌是可以,拓宽知识面,增强爱国情,也要适时提供适合孩子胃口喜欢的当下流行的歌曲,如《孤勇者》、《逆战》、《年少的你啊》、《破茧》、《踏山河》、《半生雪》、《勇气大爆发》、《听我说谢谢你》、《起风了》等让他们感兴趣乐接受,效果会大不一样。
最近班里也时常出现“呵斥、训责”等困绕老师学校的“头痛”学生和管理问题,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我们做事时要站在孩子角度,倾听孩子声音,征寻孩子意见,这样的活动及设计一定会得到孩子们的喜欢和爱戴,为建立良好师生、家校关系奠定基础。
因此,我们要真爱孩子,要从儿童角度出发,做适合孩子品味的设计事情,如当下孩子们喜欢的音乐。站的时间长了允许孩子们坐下或身体自由一点(恰好有凳子,如没有凳子也可坐在草皮上或地板上)。他的手贴着裤子缝一段时间,可以让他手往前往后换换位置,换换姿势,自由一点放松一点。
允许孩子们身体有所自由松动是对孩子信任尊重的至高表现。何况我们成人可以站在孩子一边来回走动,可以盯着孩子,观察孩子是否严格按标准整齐不动,一旦不符合“标准”就立即“教育指正”,确不允许孩子自由放松,显然这是不公平的!
因此,时时刻刻我们老师要觉察,是站在儿童立场,还是站在成人角度?是让孩子按成人标准要求来执行,还是从孩子立场允许孩子在规则之下能有些自由放松。即是“规矩”、“规则”、“制度”等也要与孩子们商量讨论制定,且共同遵守,不是单让孩子执行,老师例外。
不站在孩子立场,就会看到孩子的一无是处,就只会看到他的缺点污点而看不到孩子的闪光点,就会发生顶嘴冲突对抗,矛盾越来越深,师生关系越来越僵。找毛病看不惯严苛要求的这些行为一定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对抗。这样的意念也一定会让孩子感觉到(现代科学证实就是量子纠缠效应),或以前所说的心灵感应效应。见到学生就像见到敌人一样,进到教室就像走上战场一样。试想,那是多么痛苦煎熬,多么想逃避躲藏。所以一定要放过孩子,宽容孩子,允许孩子出现一些属于他年龄特点的鸡毛算皮的小问题、小毛病,允许孩子身体适当自由。选择性忽视这些问题毛病,如时间的选择、场合的选择、对象的选择、问题的选择、状态的选择、频率的选择。当忽视一些问题时并不是不正视它,而是换一种方式去对待处理,如私下提醒、暗里批评教育、看见长处优点及时表扬鼓励等。
这样做也是对自己的“放过和宽容。从心理学角度说爱挑别人毛病的对别人严格控制要求的人,往往是自己身上曾经遭受过这样的“对待”,想在别人身上找到我们曾经受到过的“特殊待遇”而让别人也“尝试尝试”,这样我就会舒服些、平衡些。
要多看孩子身上正向的积极向上的,而少看阴暗负向的。当你不再老盯着他的“问题”时,“问题”就会慢慢消解,而你经常看到他阳光积极向上的良好一面并加以鼓励点赞也一定会起到转移注意力和正向暗示催眠作用,慢慢的慢慢的奇迹就会发生。我们和自己的关系也会缓解放松下来,不会对自己攻击,不会让自己纠结,内在的消耗冲突就会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