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0年度苏州工业园区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2021-02-11 10:28:25)
标签:

智慧教育

计划小结

工作路径

分类: 计划与小结

2020年度苏州工业园区教育信息化

工作总结

苏州工业园区教师发展中心

 

2020年是苏州工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适合教育创新年,园区教育信息化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战略部署,创新推进教育改革创新试验。根据教育部、省市区教育信息化工作要求,以大数据促进适合的教育’”为发展方向,立足教育均衡、质量提升,认真落实教育部“离校不离教”“停课不停学”要求,创新推进智慧教育工程,打造更为智慧的区域教育发展品牌,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改革的支撑引领作用,全力构建园区智慧教育环境下教与学的新体系,促进园区智慧教育的持续高位发展。

一、全面做实环境建设

良好的网络基础、设备配置很大程度促进了信息化的应用绩效。完善信息化基础环境构建成为本年度信息中心的重要工作。

1.落实网络标准化改造工作。一是协调改造。根据管委会大数据中心制定的统一标准,统筹规划了201914所学校的网络标准化改造工作,协调大数据管理中心、建设方、监理方定期召开例会,对每所学校的改造方案进行确认,稳步推进设备调试工作;二是汇总需求。汇总了2020年准备进行网络标准化改造学校的具体需求,共有16所学校进行了申报,确认了设备数量、项目预算等数据,并向信息化办递交了网络标准化改造及网络设备的申请方案;三是完成接入。协调大数据管理中心,完成丰茂幼儿园、斜塘中心幼儿园分园等8所新建学校的城域网接入工作。

2.实现校园网络常态运维。日常做好教育城域网网络和云资源管理工作,梳理运维体系框架,优化相关流程,确保相关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同时针对学校的网络问题能够积极帮助协调解决,累计完成云主机申请数量总计256台,处理云主机资源变更工单59张。

3.做好城市中心运营工作。一方面,根据城市运营中心方案,协调景城学校等四家单位完成了校园人脸识别、后厨明厨亮灶AI智能摄像头的安装,配合完成了教育基础数据库与城市运营中心的对接,并将教育的需求与城市运营中心进行对接;另一方面,根据城市运营中心总体建设方案,配合完成基础数据库部分关键字段与城市运营中心的对接,按照城市运营中心的要求做好配合工作。

4.做好各类系统常规管理。维护好管理E卡通管理系统、省教师信息管理系统、校园监控系统等平台,协助中心办公室管理教师发展中心的网络及门禁,以及中心信息化设备的采购工作。

二、全心做好平台建设

2020年是智慧教育三期项目建设的关键年,信息中心紧紧围绕重性能”“强功能”“抓管控”“提效能四个关键词,协同各条线力量,高质量推进三期项目建设。

1.优化平台承载能力。2020年初抗击新冠疫情期间,稳步落实离校不离教”“停课不停教的要求,通过扩充服务器、带宽加速、分流引导,努力保障在线学习。疫情期间在线学习率达98%,累计登录1000多万人次,平台资源使用达11万多人。在线学习平台支撑体验,让我们感受深刻到平台性能比平台功能更重要。因此,上半年信息中心协同代建,借力高校专家与云服务供应商,多方研讨,根据经费规模情况,设计最大平台承载能力。

2.加强开发过程管理。一是明确分工、创新推进。充分发挥信息中心各成员的作用,实现工作的条块分工与项目负责相结合,进一步明晰平台建设责任与要求;二是精细把控、项目管理。明确具体工作内容与时间节点,实行周会制、周报月报制等,集合全区教育人力量,强化开发的管控,科学有序地推进三期建设;三是保证质量、完善服务。信息中心协同代建公司,对承建方的建设质量进行把控、监管,全年召开近200次项目调研会,及时商讨并解决开发建设过程中的问题,确保达成2020年平台开发绩效目标:目前,第一批次 易加办公”“易加人才”“易加综素三大平台上线使用、第二批次项目“易加学院”“易加数据”“易加分析+”和两期升级进入开发阶段,园区教育站群作为三期项目的有效补充,目前已完成了教育主站设计,并落实了40所中小学的网站迁移工作。

3.召开阶段成果会议。77日,召开三期项目阶段成果汇报会;128日,召开三期建设情况汇报会;202114日将召开易加学院试点推进会,在汇报建设阶段性成果的同时,推进了建设与应用等相关问题的顺利落地,信息中心发挥好了“技术与业务”“代建与处室”的桥梁作用。

三、全线发挥场域绩效

本年度信息中心在对两大实验室进行有效维保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两大实验室应用价值,发挥应用实效。

1. 优化常态运营保障。推进两大实验室设备维修、数据更新工作,保障两大实验室正常应用。一是维修设备。对两大实验室因2019年下半年进水而造成的损失进行盘点,统计损坏设备,并完成了对损坏设备的维修和更换,保证两大实验室能够常态使用;二是更新数据。全年完成更新157所中小学幼儿园数据,对经费总投入、学生,教师学校数、学生情况数据、教师情况数据、学校板块信息等数据及时更新,共更新区域字段127个,学校字段98个,更新数据15513条。

2. 推进场域效益发挥。一是开展研训活动。协同教研中心安排各个学段在两大实验室内是研训活动,开展中小学、学前教育的教育教学研究10余次,促进学科教学质量提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二是做好来访接待。在疫情防控大背景下,2020年两大实验室共接待来访近30次,共计700多人次,充分展示两大实验室功能与场景的作用。

3.落地创新项目建设。根据应用需求,从“呈现方式创新”“教学场域创新”“数据应用创新”三个层面,思考与设计两大实验室的创新点,新增动态呈现发展历程、大屏矩阵管理、线上直播室、师生成长轨迹等内容,并得到中心领导与局领导的认同,同时争取了52万的建设经费,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完成项目的服务采购工作。暑期期间历时40天完成两大实验室创新项目,对园区教育大数据展厅的部分硬件环境和软件应用进行升级改造。

四、全力做稳网信安全

信息中心继续实施“区域全面检、百日四级查、五级风险管、两级协同建、多维专项训”的园区网络信息安全防控策略,进一步构建技防与人防相结合的网络安全综合防护体系。

1.明确职责,强化网络信息安全意识。结合省、市、区“网安2020”行动,组织园区教育系统网络信息安全专项督导,进一步梳理网络信息系统资产。要求各校制定网络信息安全工作计划,落实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做好网络信息安全工作台账,并组织期初校内网络信息安全专题培训,提升师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

2. 常态巡检,筑牢网络信息安全防线。按照“一月一循环,一月一通报”,继续推进常态巡检制度,跟踪服务前置;同时,强化园区网络信息安全通报制、约谈制、上门督查制,对于出现问题的学校严肃约谈,纳入考核,全面提升园区网络信息安全的管控水平。2020年,信息中心利用“易加网检”自查自纠,共进行了15轮全区扫描,生成校级扫描报告465份,发现存在高危及以上漏洞81个,下发整改通知书51份,上门督办3家,约谈1

3.培训竞赛,提升网络信息安全能力。结合上级网络安全工作要求,针对园区网络安全暴露出来的系列问题,组织了3次中小学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专项培训,不断提高网络安全认识,整体提升安全防控技能。520日、929日分别召开园区教育系统网络信息安全专题培训会议。1024日组织了园区第二届师生网络信息安全知识竞赛。

4.应用审查,严把学习APP备案审查关。按照凡进必审”“谁主管谁负责”“严格控制数量”“免费自愿的原则,继续推进学习类APP进校园双备案审查和监管制度。本学期重点针对园区易加互动学习平台App进行等级保护测评备案工作。

五、全副做精资源建设

优质的资源是平台应用的保证。为此,信息中心多角度开发、全副圆融优质资源,保证平台应用。

1.丰实常规资源建设。一是前置思考开发配套资源。伴随三期“易加学院”的开发建设,信息中心协同教研中心,组织区内学科骨干教师,重点围绕以微课、云课、情境素材、学科工具为核心的资源库建设和以绑定知识点素养点为基本要求的监测库建设,思考开发配套资源;二是更新好常态应用资源。继续做好“易加互动”平台“资源库”“试题库”“课程库”的日常上传、审核与维护工作,以满足相当长时间的常态应用需求。2020年,平台新增微课10476节,其中学科微课9889节、实验微课64节、中考高考复习微课7节、特色课程微课361节;另新增精品课167节、假期辅导课程100个,建设课程46602个,在线作业(测验)26122项;三是做好资源迁移工作。随着易加学院建设推进,以上资源和新资源将逐步迁移到易加学院平台,信息中心将协同教研员研究思考现有资源的迁移工作,确保已有资源的合理利用;四是及时规划2021智慧教育工具及资源专项确保2021年常规教学资源服务不脱节,同时满足易加学院特色资源应用需求。

2.做好精品资源建设。一是精品课制作。组织园区教师参与拍摄制作精品课100节,及时上传到平台,有效支撑学生的课前自主学、课中互动学、课后拓展学;二是名师资源拍摄。组织各学科参与江苏省“名师空中课堂”资源建设拍摄制作工作,完成苏州市下达的238节任务,这些资源也将成为“易加平台”的精品资源;三是课改资源上传。苏州市教育局组织《苏州市2020年暑期课程改革培训》活动,我区运用线上教育园区中心平台开展培训,共上传185节课至平台,7685位老师进行在线观看学习,累计观看41055次;四是在线课程建设。疫情期间,协同教研中心,组织规划好筑峰行动的直播、录播课教学,开设高二直播课168节,高三直播课60节,涵盖高考各学科的提优、拔尖课程,全面做好技术支持与服务工作。

3.推进优质资源应用。积极推进优质资源的应用,通过微信发布、学科教研等多种形式,让教师了解园区现有的免费资源和使用途径。组织学科教研员参与“易加情境英语”“易加阅读”等资源的应用培训,起草《“易加口语”给您的一封信》发到园区中小学英语教师,组织教师参与“易加平台及资源应用情况问卷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5681份,大数据分析将有针对性地指导园区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应用,7月份组织召开易加平台及资源应用推进会,有效推进资源的应用。

4.征集优秀课程案例。积极组织各中小学、幼儿园参加苏州市电教馆组织的各项影视作品活动,在“中国梦-行动有我:2020年中小幼学生成语中国微电影征集展播活动中国梦-行动有我:2020年苏州市中小学校本德育课程和教育案例征集展播活动中,园区共报送作品15件,作品数量和质量在苏州市前列。

六、全员做强融合应用。

应用是核心,“应用是最大的建设”,信息中心在不断完善平台功能与性能的基础上,创新推进机制,开展有效活动,探索更适切的应用策略与方式。

1.疫情教学支撑。疫情期间,信息中心配合教育局构建 “园区高中防疫线上教学群”等两大工作群,发布《苏州工业园区防疫期间关于线上学习的整体导学方案》《苏州工业园区中小学生线上学习可用资源建议》《苏州工业园区易加学习告广大学子书》三个文本,部署线上教育工作,分层引导、界定线上学习路径,实现幼儿园、中小学校全覆盖。同时把线上教育纳入园区专题防疫三轮督查内容,各校实行每周一督查、每天一报告,确保线上教育工作的有序推进。截至3月底,园区中小学生参与线上有效学习人数占比高中为100%、初中为99%、小学为98.5%,线上教学的学科教师参与率高中为98.8%、初中为98.6%,小学为97.9%;园区学生累计登录园区“易加学习平台”和“苏州线上教育中心”达2500多万人次。“园区易加学习平台”和“苏州线上教育园区分中心”的有效支撑,满足了学生个性学习需求,社会整体反映良好。

2.互动课堂研究。充分利用区域“易加互动”的“课程资源”“微视频”“在线测试题库”“学科工具”等互动教学课程资源,筛选优秀融合应用课例进行区内的现场教学展示活动,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深化校际创新应用交流。分别于5月、11月、12月在星洋学校、翰林小学、娄葑实小、金鸡湖学校开展教学展示,在重构学习路径、改变教学方式的同时,进一步促进了区域教师对亮点项目的了解与应用

3.开展线上教育学习。组织开展“欢乐盛夏季 我爱记笔记”“讲题大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在线学习热情。2020年线上教育园区中心,共播放市级直播课程4900多节、区校级直播课程416节,累计参与直播的观看人次达到了500多万人次。

4.常态量化考核。以《关于“易加互动”平台等亮点项目应用指导意见》为依据,制定《苏州工业园区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估指标》考核细则,并做好学校考核工作。在常态发布“易加互动”应用数据周报的基础上,信息中心协同运维团队开发了“易加互动”区级大数据及校级大数据仪表盘,通过直观图示展现区内各校信息化应用数据。截至12月底,共有微课50873节,其中学科微课48188节、实验微课449节、中考高考复习微课580节、特色课程微课2330节,另有精品课2032节、假期辅导课程717个,建设课程125139个,在线作业(测验)92787项。

5.智慧校园建设。本年度通过有效的组织和指导,智慧校园建设方面成果丰硕:星洋学校、园区二实小荣获“江苏省智慧校园示范校”、星洋学校等10所学校荣获苏州市智慧校园四星级学校的称号(总数位列苏州市第一)、星港学校等23所荣获江苏省智慧校园苏州市智慧校园三星级学校的称号。至此,全区40所学校全部成为江苏省智慧校园,实现全区智慧校园100%全覆盖。

6.教育帮扶落实。一是松桃帮扶。在制定以“远程互动课堂”为主题的“2020年度教育帮扶计划和活动方案”基础上,于529日、1021召开推进工作会议,同时做好过程性资料的规范管理,推出“苏州工业园区对口松桃帮扶学校远程互动课堂及研讨活动工作简报”4期,两地围绕“远程互动课堂”主题共进行了328次教育帮扶活动;二是同城帮扶。在制定“苏州工业园区云上教育同城帮扶工作方案”基础上,召开三个会议:专题研究会、工作推进会、深化推进会,落实云上帮扶,开展一次调研:深入娄葑学校小学部开展调研,为帮扶打下基础;落实两项经费:保障硬件配置到位,运营经费妥善解决。

7.培训竞赛开展。一是组织研修。根据苏州市电教馆通知精神,组织了2020年能力提升工程春季班和秋季班网上在线培训的报名工作,春季班共有85家学校6055名教师报名参训,秋季班培训共有80家学校1285名教师报名参训。培训期间定期反馈学员学习情况,做好过程化管理;二是组织竞赛选拔。组织参加了苏州市多媒体教育软件比赛、苏州市信息化教学能手比赛、苏州市中学生英语口语电视比赛、苏州市网络信息安全知识竞赛、“领航杯”江苏省中学生英语口语电视比赛、“领航杯”江苏省信息化教学能手大赛、全省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培训、苏州市中小学机器人项目指导老师培训等活动,获奖情况正陆续下发;三是组织师生竞赛。本学期组织了园区师生网络信息安全知识竞赛、园区第十八届中小学生信息技能大赛。以赛代练,全面提升了师生信息素养。

七、全维做优平台保障

高效的运营团队,能为枢纽平台生态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信息中心在工作中,一如既往重视与运营团队的高度协同,提供完备的运营运维保障。

1.升级常态运营服务。在恒常工作中,运营累计受理各类用户电话及QQ客服咨询总量2485起,坚持做到零投诉,百分百解答;易加门户全年网站文章内容、图片更新2670条。师生账号处理966个。网站迁移与后台代码修改3181条。死链查询及删除209条。网站的每日巡检共计1640次。保证教育门户内容的新鲜度与安全性;易加基础数据库方面,累计核验学校129所、审核、更新学生教师学校数据135089条,特殊时期提供一对一学校指导服务,做好易加平台应用的基础数据保障;网络阅卷方面,今年累计进行阅卷10次、模版制作与试题切割49科、试卷扫描共计约25.7万份、机房支持61间;并全面做好园区招生、招聘、补贴等业务支撑工作。

2.丰富大数据仪表盘。运营团队与时俱进,将历年运营数据整理,升级形成运营大数据看板,已经上线使用,并进行了月报和周报数据的在线发布。内容包括工作周报、安全周报、平台报障实时统计、易加互动数据统计,平台巡检等,透过数据看趋势,大数据看板内容也会随着运营的经验与业务需求逐步丰富。

3.支持新媒体直播。一是市、区学科教研直播。对园区语文、数学、英语、生物等学科教研活动直播进行现场技术支持,截至目前在17所学校开展直播活动,直播总时长82小时,累计参加观看达到4250人次;二是支持会议活动直播。疫情发生以来,对教育局各类直播会议活动提供技术支持,开展全省信息化工作研讨、学前教育课题答辩、校园安全等会议共34场,直播总时长72小时,累计观看达到19323人次。同时为了指导学校做好平台的应用工作,配合信息中心组织召开直属幼儿园易加系统直播模块的专项培训。

4.提供三期建设支持。在完成一期、二期现有平台运营工作的基础上,运营根据需求参与三期各平台开发以及试运行工作。在系统开发阶段,运营积极参与原系统功能演示、各系统需求研讨、原型讨论以及平台数据对接等各类会议20余次;在一批次系统上线试运行期间,运营积极配合进行培训支持及客服服务等工作,其中培训会议支持16场次;客服及现场服务支持68人天;数据维护及内容核查450余条次;协助学校企业微信应用上架159校次、机构信息绑定操作21人天。区域应用阶段运营不断学习,积累经验,为后续的独立运营做好充足准备。

八、全体做深学科教研

信息中心以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全部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江苏省教育厅省印发的《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纲要(2017年修订)》为指南,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学生有兴趣的课堂、学生有成功的课堂。

1.做好疫情期间常规教学。上半年因疫情的影响无法正常使用计算机教室,为了既确保“疫情防控”安全,又确保课堂教学规范有效实施,信息中心制定了《2019-2020年度第二学期园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施建议》,供园区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参照执行。同时,信息教研员历时两周,走访了园区的13所小学,进行下沉蹲点、指导听课活动,了解了疫情下各校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开展情况,对“普通教室”的理论教学(演示教学)和“专用机房”的实践操作(个性训练)有效融合进行了指导,有序、有效地推进了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2.落实素养培训。一是高级研修班。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组织“2020年苏州工业园区教育信息化管理团队高级研修班大数据促进适合的教育——教育信息化专项培训活动70多位老师参与两个专项培训活动,培训活动进一步提升园区教育信息化团队的管理能力和应用水平;二是共同体活动。924-25日,园区中小学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发展共同体成员40余人赴昆山交流学习,昆山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中心组、青年协作组成员参与了交流活动;三是新课标培训。1113日,园区中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培训活动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州附属中学举行,活动邀请到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小学信息技术教研员史弘文作专题讲座,来自园区各初、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共80余人参加。

3.发挥骨干引领。一是形成团队。为了全面整合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加大队伍建设力度,拓宽信息技术教育创新思路,撰写了《园区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课程导师团队建设实施方案》,并将成立信息技术创新课程导师团队,为打造区域信息技术教育特色品牌提供人才支持;二是开展活动。为促进园区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建设,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与示范作用,加快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步伐,开展各学段信息技术课堂研讨活动。116日,园区基于易加互动的小学信息技术骨干引领示范展示活动在园区第二实验小学举行,园区各学校80多位信息技术教师参加。

3.深入教学研讨。重点围绕“易加平台”支撑下的“有效率、有效益、有效果”的“三效”课堂构建,基于对学习、学生的重新认知,真正改变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质效。上半年先后3次以视频会议的形式组织召开了“信息技术中心教研组成员线上会议”“信息技术学科骨干教师共同体学习活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等活动,下半年开展了小学、初中、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研讨活动共6次,各项培训基本覆盖了全体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有效地推进了创新课程实施。

九、全优做细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为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提供有力助推。信息中心认真做好相关课题研究工作。

1.完成课题结题。一方面,积累省级教育信息化课题《智慧教育枢纽平台支撑下的适合的教育实践研究》的研究材料,根据相关要求提交结题材料,该课题顺利结题;另一方面,积极与上级课题管理部门沟通,跟踪国家级重点课题《智慧教育区域推进与生态运营实践研究》的结题进度。

2.协助研究申报。上半年继续配合教育局、科研处做好教育部绿色可持续发展课题、省前瞻性教育改革重大项目、省战略性政策性课题的研究工作,梳理好大数据支撑教育变革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协助完成了省战略性政策性课题结题报告,为“适合的教育”助力;下半年协助教育局成功获得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三次学术年会微论坛主办权、申报苏州市教学成果奖并获特等奖、做好教育部绿色可持续课题、新型教与学试验区等项目的研究工作。

3.征集教学课例。为全面推进国家“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新型教学模式”实验区项目研究工作,积极探索后疫情时代人网融合新方式、适合学习路径新选择,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和模式,信息中心开展2020年园区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征集活动。通过案例评选,遴选优秀案例编撰刊印《2020年园区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集》。

十、全位做广交流宣传

交流宣传是取得进步的重要途径。信息中心充分利用多种途径,不断加强学习,丰实前言理论积累、彰显易加品牌价值。

1.加强学习,理论武装。上半年,由于疫情影响,学习多采取上形式进行,信息中心成员及时吸收了解国内外最前沿教育信息化资讯,用以指导工作实践;下半年,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及会议,用最前沿的理念武装头脑,赋能发展。

2.交流合作,共赢发展。作为区域智慧教育的研究者、引领者,必须时刻走在技术发展的前沿,把握其应用趋势,闭门造车不可为,唯有交流合作才能有长足的发展。本年度接待了管委会工委委员、副主任朱江的专题调研,还先后接待了西安交通大学、齐齐哈尔市教育局、苏州市教育局、宁夏教育厅、贵州铜仁教育局、宿迁市教育局、内蒙乌海市海南区教育局、教育部绿色可持续课题组、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考察团、陕西省市县教育局长培训班等省内外考察团等17个团队,详细介绍了园区智慧教育“易加”品牌的推进思路和实际做法,并演示了相应的平台,每一次接待均获得好评

2. 媒体矩阵,多位宣传。因智慧教育发展的需要,利用多元的媒体与技术,制作更新了园区智慧教育宣传片,同时积极探索利用新技术、新媒体开展新形式的推广活动。寒假期间肖年志主任接受了苏州新闻综合频道的采访,在《全市二月不开学 在线教育中心老师如何授课》中介绍了园区线上教育分中心和“易加互动”平台在疫情期间助力在“线上学习”的具体做法,《园区教育告广大学子书》《园区易加学习告广大学子书》《苏州工业园区中小学生线上学习可用资源建议》《您有一份易加情境英语使用手册,请查收!》《与书为伴过“五一”,“易加阅读”在身边》《线上线下联动 开辟园区学习新风尚》《点赞!苏州这所学校获教育部表彰》《大变化,园区教育网站迎来新生!》等在园区教育微信公众号发布,不断彰显园区智慧教育的魅力和影响力。此外,配合教育局制作2020年教师节宣传片《做四有好老师》,制作廉政教育宣传片《以案例促整改 让权力运行在阳光下》,在园区教育系统引起强烈反响。

3.主题论坛,亮相全国。2020126-8日,由获得中国教育学会主办的第三十三次学术年会召开,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作为微论坛的承办者,以“探寻适合的教育:以大数据促进因材施教的区域实践”为主题,分“‘适合的教育’大数据平台设计与资源开发演示”“大数据支撑下的区域教育评价改革探索”“大数据促进教学研方式变革”“区域实践案例分享”四大版块解读本土经验、分享同伴经验,呈现了一个主题契合、形式多样、观点聚焦、嘉宾多元、赋能发展的微论坛,获得了与会专家来宾的充分肯定和广泛关注。

 

 

 

二〇二年十二月三十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