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之一,一个“火”字便可形容。《西游记》的红火,持续已久。随着各地经济的发展,旅游业成为了众多城市的收入支柱。关于《西游记》里的花果山在我国的哪个省份,哪个城市,一直以来也是有争论的。
前几天,有朋友问我“花果山”在哪里。这位朋友想让我告诉他,花果山在他所在的城市。我没有回答,只是告诉他,要弄清楚《西游记》里的花果山在哪里,必须弄清楚吴承恩的人生轨迹,他到过哪里是问题的关键。
查阅史料发现,吴承恩一生到过的地方不多。我们先来看一下吴承恩的人生经历。
吴承恩(1504年-1582年),号射阳山人,怀安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但科考不利(《淮安府志》记载)。嘉靖八年,吴承恩到淮安知府葛木所创办的龙溪书院读书,得到葛木的赏识。嘉靖二十九年大约40岁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职,没有被选上,六年后,由于母老家贫,去做了浙江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在此期间曾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
吴承恩一生在四个地方生活过,分别是:怀安山阳(今江苏淮安)、北京、南京、浙江长兴县。
吴承恩书写《西游记》,书中的大部分场景、情节、知识点等,是按照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学以及《大唐西域记》来完成的。书中的花果山,描述的非常详细,原著道:
“这部书单表东胜神洲。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山,唤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真个好山!有词赋为证。赋曰:势镇汪洋,威宁瑶海。势镇汪洋,潮涌银山鱼入穴;威宁瑶海,波翻雪浪蜃离渊。木火方隅高积上,东海之处耸崇巅。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彩凤双鸣;削壁前,麒麟独卧。峰头时听锦鸡鸣,石窟每观龙出入。林中有寿鹿仙狐,树上有灵禽玄鹤。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一条涧壑藤萝密,四面原堤草色新。正是百川会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
作为一名小说作家,完全可以凭自己的知识来杜撰这样的一个场景。但大家不要忘记,任何的小说内容,都与作者本人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吴承恩之所以能这样仔细的描写,定是有一个基本的参照物。这个参照物,便是吴承恩自己亲眼所见的一处景观。而这处景观,就在吴承恩本人生活过的几个省份里。
这便是我眼中的花果山的大概位置。当然,这也只是我根据常理进行的一个推断,至于真假,还有待论证。但,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而言,这样的判断是正确的。未免不必要的争论以及宣传之嫌,本人就不讲出是哪里了。
看不懂“心空局变《西游记》”?请关注我,从第一篇看起,你会被这悬疑且环环相扣的解读所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