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中华五千年历史,人才辈出。在外交领域,也是如此。西汉建立后,与匈奴之间开始了长达百年之久的对抗。最终,威武不屈的汉人,彻底击败匈奴。
击败匈奴,少不了叱咤疆场的武将,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卫青、霍去病等等;也少不了汉朝的公主群体,她们为了母国的利益,用身体换来了短暂的安宁,给了汉朝休养生息的时间;更少不了持节的使者,比如大家熟悉的苏武、陈汤等等。
苏武牧羊,大家非常熟悉。苏武坚决不投降,被匈奴人迁移到北海,让他砸那里放牧。苏武在北海艰难的生活,衣食起居都持汉廷符节。直到十九年后回到汉朝。
陈汤,大家更加的熟悉。大家天天挂在嘴边的那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便是甘延寿和陈汤在攻灭匈奴郅支单于后给汉元帝的疏奏里讲到的。
苏武和陈汤等,大家非常熟悉。可还有一位,大家不该忘记,他就是常惠。
对西汉历史不太熟悉的朋友,乍听到这个名字,会感到陌生。看一下他的贡献,大家会钦佩他的。
常惠出身寒门,应征入伍,得以随苏武出使匈奴。结果,被匈奴扣押十九年。从汉武帝时期,一直到了汉昭帝时期。常惠没有太多的功劳,但他随苏武威武不屈,不向匈奴投降,受到朝廷的表彰,授光禄大夫。
不久之后,在乌孙国和亲的解忧公主上书求救。解忧公主告知汉廷,匈奴在车师围猎,车师与匈奴形成联盟,要出兵乌孙。汉朝即刻准备兵马,进攻匈奴。恰在此时,汉昭帝驾崩,汉宣帝即位。国丧、新君即位,使出兵匈奴一事搁浅。但不能因为不顾乌孙国的安危,一旦乌孙国倒向匈奴,汉朝将出现大的危机。汉宣帝决定派遣常惠出使乌孙,解决这一危机。
乌孙国昆弥翁归靡派遣使臣,通过常惠再次向汉朝求援。时不我待,汉宣帝本始三年,汉朝出动十五万骑兵兵分五路进攻匈奴。
汉宣帝任命常惠为校尉,持节杖护卫乌孙军队。翁归靡亲自率领五万骑兵,从西方进击匈奴,俘获匈奴单于皇亲、将校士兵等三万九千多人,缴获马、牛、驴、骡、骆驼五万多,羊六十多万,共计七十多万。
之后,龟兹王绛宾决定与汉加强联系,匈奴日逐王降汉。在绛宾的支持下,西汉在龟兹东边的乌垒设西域都护府。
常惠带十多名官兵跟随昆弥回乌孙,在路上有乌孙人偷了常惠的官印、绶带、节杖。丢失官印、绶带、节杖是大罪,常惠可是要被杀头的。
常惠回到汉朝之后,进攻匈奴的五位将军寸功未立,只有常惠一人立功。汉宣帝因常惠奉命出使乌孙,助其获胜,未进行处罚,反倒封常惠为长罗侯。随后,宣帝再派遣常惠携黄金、钱币返回乌孙,赏赐有功的乌孙贵族。常惠上奏汉宣帝说:“龟兹国曾杀害汉朝校尉赖丹,请求顺路进攻龟兹。”汉宣帝没有同意。
当时大将军霍光仍手握重权,他明示常惠,根据情况,见机行事。常惠与官兵到达乌孙,返回时经过龟兹。常惠从乌孙以及龟兹国附近的国家调动4万7千人兵马,从三面进攻龟兹。常惠派人指责龟兹此前杀害汉朝校尉赖丹。龟兹王谢罪,将当时建议杀害赖丹的姑翼交给常惠,常惠杀死姑翼后回国。
此次,常惠有违背圣意之嫌,但没有造成战争,还解决了之前的屈辱,汉宣帝没有惩罚,也没有赏赐。
元康二年,翁归靡通过常惠上书汉宣帝,请求立其子元贵靡为嗣王,使他能继续与汉朝公主通婚,与匈奴完全绝交。汉宣帝同意,将解忧公主弟弟的女儿刘相夫为公主,派常惠为助手,护送刘相夫到敦煌。未出塞时,翁归靡去世,乌孙的权贵们依照原来的约定,立岑陬之子泥靡继承昆弥之位,号称“狂王”。常惠上书:“请求让刘相夫在敦煌等候,常惠驱马到乌孙去,斥责他们不立元贵靡为昆弥,然后回来迎护刘相夫。”汉宣帝廷议此事最后决定将刘相夫召回。
后来,常惠接替苏武担任典属国,因熟悉外国事务,又勤奋努力,屡次立功。甘露二年,后将军赵充国去世。汉宣帝让常惠担任右将军,兼任典属国。黄龙元年,汉宣帝去世后,常惠侍汉元帝。三年后,常惠去世,赐谥号为壮武侯。
聚焦五千年中国史,深度解读历史热点。
欢迎订阅“评阅历史”唯一指定微信公众号:第九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