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唐僧领唐王旨意,西天取经,与徒弟孙悟空、白龙马、猪八戒、沙悟净一路斩妖除魔,历尽千山万水,路经十万八千里,终于达到了西天雷音寺。唐僧师徒兴高采烈的去接经,怎奈无“人事”给阿傩、伽叶两位尊者,结果拿到了白经(无字真经)。原著道:
“行者嚷道:如来!我师徒们受了万蜇千魔,千辛万苦,自东土拜到此处,蒙如来吩咐传经,被阿傩、伽叶掯财不遂,通同作弊,故意将无字的白纸本儿教我们拿去,我们拿他去何用!望如来敕治!……你如今空手来取,是以传了白本。白本者,乃无字真经,倒也是好的。因你那东土众生,愚迷不悟,只可以此传之耳。即叫:阿傩、伽叶,快将有字的真经,每部中各检几卷与他,来此报数。”
这里出现了“无字真经”和“有字真经”,在唐僧师徒眼中,“无字真经”是戏弄他们,他们应该拿“有字真经”。只要拿到“有字真经”才能回去跟唐王李世民交差,才能对得起这一路上的千辛万苦。
雷音寺不可能为了唐僧师徒准备那么多的无字经书,因此,雷音寺本身就有无字经书。因为无字,所以比有字真经更加的珍贵。
“无字真经”珍贵在哪里呢?无字。无字的经书是最好的经书,因为无字,所以要“悟”,悟出来的佛法才是最好的。当年如来佛祖灵山讲法,拈花微笑,传弟子迦叶无字真经,是为禅宗的精髓所在。如来佛祖的“无字真经”要表达的是世上语言和文字无法表达的佛法。能说出来的和写出来的佛法,只是佛法当中的一小部分。因此,禅宗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根本宗旨。如来佛祖让阿傩、伽叶两位尊者传经给唐僧,是让唐僧从取经途中的经历中悟出佛法的精髓。因为唐僧这一路上的磨难,已经足够写出适合他以及适合东土大唐的佛经。这样的佛经,比有字真经更好。
当唐僧师徒回来要有字真经的时候,佛祖说了一句:“因你那东土众生,愚迷不悟,只可以此传之耳”。佛祖的意思也简单,佛祖说的是东土众生为愚迷之人,难以参悟无字真经。为何?因为参悟这无字真经,要比领悟有字真经付出更多的精力,经历更多艰难的磨砺。
后来,有人将无字真经带到了中土,他便是大家熟知的六祖慧能大师(禅宗祖师,得黄梅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东山法门,禅宗第六祖。唐中宗追谥大鉴禅师。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佛教高僧之一。惠能禅师真身,供奉於南华寺的灵照塔中)。六祖惠能大师曰:一切万法,尽在自心中,何不从于自心顿现真如本性!世人性本自净,万法在自性。
相比“无字真经”,有字真经就很简单了,照着念就好了,边念边悟,甚至不需要悟,本身就是佛祖自己悟出来的。后人按照意思去理解就好,只是这理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以上就是《西游记》原著所说的“无字真经”和“有字真经”了,不管有没有人事,阿傩、伽叶两位尊者还是很负责的的,他们将最好的经书给了唐僧师徒。
其实,这件事也告诉了大家一个道理。很多事情,不是别人告诉你的,而是自己悟出来的。悟出来的东西,才是真正适合你的,别人嚼过的东西,没有营养价值。
解读《西游记》进行中,请继续关注。
欢迎关注“评阅历史”唯一指定微信公众号:第九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