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唐僧西去取经,在众人眼里是多么高大上的一件事。李世民兴高采烈,大唐臣民翘首以盼,唐僧信心百倍。
自从踏上取经路,未曾有人怀疑唐僧西去,大家只当是他的虔诚之心。曾经有老者为了唐僧的安危,建议他去东土取经,不要往西走了。原著道:“去不得,西天难取经。要取经,往东天去罢”(详见《唐僧碰上老王,老王为何劝唐僧不要西去?作者用老王告诉我们什么》)。这是唐僧第一次碰到有人劝他回去。之后的取经过程中,再也没有建议唐僧去别处取经的人了。直到第九十一回“金平府元夜观灯,玄英洞唐僧供状”,再次出现了怀疑唐僧取经的人。
唐僧师徒四众离了玉华城,行了五六天,又来到了一处城池。此处有杆无旗,过了几条巷子,他们来到了一出山门,门上有“慈云寺”三字。很明显了,此处是寺院,唐僧师徒便走了进去。原著道:
“四众正看时,又见廊下走出一个和尚,对唐僧作礼道:老师何来?唐僧道:弟子中华唐朝来者。……”
原著先看到这里。大家猜,下面会发生什么?最有可能发生的便是,和尚兴高采烈,认为自己的佛教影响深远,连中华大唐的人都要来这里进修。结果呢?结果让大家失望了,原著道:“那和尚倒身下拜,慌得唐僧搀起道:院主何为行此大礼?那和尚合掌道:我这里向善的人,看经念佛,都指望修到你中华地托生。才见老师丰采衣冠,果然是前生修到的,方得此受用,故当下拜。”
看看,这是何种表现?你唐僧来取经来了,可人家这里寺院的人看经念佛为的却是来生到中华大唐托生。“道曰今生,佛曰来世”,所以他们一直在念佛,求的就是来生到东土大唐托生。你唐僧本是东土大唐之人,还不远万里来到这里求经,这是多么愚蠢的事情呀,这便是慈云寺和尚的想法。接下来又出现了和尚的不解。原著道:
“众僧且喜且惧道:老师中华大国,到此何为?唐僧言:我奉唐王圣旨,向灵山拜佛求经。适过宝方,特奔上刹,一则求问地方,二则打顿斋食就行。那僧人个个欢喜,又邀入方丈,方丈里又有几个与人家做斋的和尚。这先进去的又叫道:你们都来看看中华人物。原来中华有俊的,有丑的,俊的真个难描难画,丑的却十分古怪。”
此处,大家看的更清楚,众僧见到了中华大唐来的唐僧,就跟见了多年未见的亲人一样,个个欢喜,争先恐后的一睹其风采。这和尚都是男人,又不是女人,何必都来看唐僧呢?此处只能说明一点,和尚对自己的处境并不满意,他们听说过中华大唐,听说过那里的富饶,听说过那里的人文风情……他们向往着中华大唐。在这天竺国,念着佛经,但也没有什么值得炫耀和高兴的。大唐就不同了,大唐是当时世界第一强国,威震全球。和尚们做梦都想到中华大唐去,可他们去不了。所以,看见远来的唐僧,他们不理解。
唐僧要取的就是这片土地上的佛经,在唐僧和李世民眼里,这佛经珍贵,可在这方土地上的和尚眼里,佛经一点都不珍贵。
吴承恩先生此处是对佛教的一种讽刺,其实也是对后人的一种告诫。大家要珍惜眼前的一切,不要总想着外面如何如何,外面的人说不定想到你这里来呢。
珍惜,天竺国的和尚不懂得珍惜自己这片土地上的佛经。唐僧不懂得珍惜中华大唐文化,非要千里迢迢的来取经。殊不知,中华大唐的道家文化不比佛教差。可他唐僧却偏偏要舍弃道家文化,来取这佛经。
解读《西游记》进行中,请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