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原著这样写道:“玉帝道:那厮三年前十二月二十五日,朕出行监观万天,浮游三界,驾至他方,见那上官正不仁,将斋天素供,推倒喂狗,口出秽言,造有冒犯之罪,朕即立以三事,在于披香殿内。汝等引孙悟空去看,若三事倒断,即降旨与他;如不倒断,且休管闲事。”
孙悟空听了这话,看了披香殿的场面之后,明白了凤仙郡为什么不下雨一事的原委。他匆忙下界去找凤仙郡郡守。
临下界时,四大天师给孙悟空出了个办法,原著道:“ 行者闻言,大惊失色,再不敢启奏,走出殿,满面含羞。四大天师笑道:大圣不必烦恼,这事只宜作善可解。若有一念善慈,惊动上天,那米、面山即时就倒,锁梃即时就断。你去劝他归善,福自来矣。”
这个办法好,就好比当年李世民被弄到阎王殿,临走的时候,前朝老臣告诉他去下界做个“水陆大会”一样。这凤仙郡太守没有罪大恶极到《西游记》里李世民那般地步。所以,无需什么“水陆大会”,只要从善就好。
让这凤仙郡郡守从善祈祷,怎么办呢?孙悟空给他出了个办法,原著道:“行者道:不难!不难!我临行时,四天师曾对我言,但只作善可解。那郡侯拜伏在地,哀告道:但凭老师指教,下官一一皈依也。行者道:你若回心向善,趁早儿念佛看经,我还替你作为;汝若仍前不改,我亦不能解释,不久天即诛之,性命不能保矣。”
这就是孙悟空的办法了,可这凤仙郡郡守得罪的是玉皇大帝,怎么也要讲点与道家有关的话吧,或是找个道士做法,将要表达的意思上报给玉帝。这样玉帝才能知道他向善,才会降雨。
要向玉皇大帝表明自己已经向善,管用的方法有两个,一是让孙悟空去告诉玉帝;二是找道士做法,向玉帝表明诚心。但两个办法都难以做到,为什么?孙悟空已经去了,不管用。找道士,这凤仙郡有吗?有是有,可有那么大本事得道士,显然没有,已经是灵山的势力范围了,有本事的道士不会到这里来混饭吃。
怎么办?大家觉得怎么办?束手无策吧?那是我们没有搞清楚,玉帝想要什么。玉帝想要凤仙郡郡守的一片诚心和善心。要达到这个目的,方式有很多。求神无果,拜佛也是管用的。
郡侯磕头礼拜,誓愿皈依。召请本处僧道,启建道场,各各写发文书,申奏三天。郡侯领众拈香瞻拜,答天谢地,引罪自责,三藏也与他念经。一壁厢又出飞报,教城里城外大家小户,不论男女人等,都要烧香念佛。
经过这一番祈祷,玉皇大帝动心了,之前设置的米山、面山、金锁,三事倒断,雨自然也该下了。
所以,不管是求谁,只要心诚,只要心生善念,都可以折罪。正如原著所说:“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只要心生善念,天地诸方都会洞悉的。
这就是凤仙郡郡守得罪了玉帝,孙悟空却让他念佛经的原因。向善不在于哪种形式,而是心中的那份善念。
解读《西游记》进行中,请继续关注。
欢迎关注“评阅历史”唯一指定微信公众号:第九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