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小年到,过小年的时间差别是怎样形成的?

标签:
文化 |
分类: 历史文化 |
http://p3.pstatp.com/large/10a0003a2851a8b57dd
今天,是传统节日“小年”。我是北方人,一直生活在南方。每当腊月二十三发短信问候朋友的时候,经常有朋友回复我说,明天或者后天才是小年。这小年具体哪一天呢?二十三和二十四都是,只是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时间而已。
小年是我国汉族传统节日,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也有二十五),小年被视为过年的开端。
每年的这一天,勤劳的人们做糖瓜祭灶,进入准备过年的阶段。祭灶的风俗由来已久。灶君,早在夏朝就是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先秦时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具体操作方式也大致相同,每家在灶台附近贴灶神画像,有时还有灶王奶奶画像陪伴,经过一年烟熏火燎,画像已旧,面目黢黑。要把旧像揭下,用稻草为灶神扎一草马,为了让他“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还要贿赂他,用一块黏稠的糖瓜或者是糕粘在他嘴上,以使其“嘴甜”只能说好事,然后和草马一起烧掉。这个过程被称为辞灶。新年后再买一幅新画像,将灶神请回贴上。
灶王爷,还有一个传说。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到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汉族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我国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到了清朝雍正年间,每年腊月二十三,皇帝在坤宁宫祀神,为了节省开支,皇帝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月二十三祭灶,自此开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区别。
关于日期的不同,有的民俗专家说,在古代,过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水上人家是腊月二十五。北方,接近政治中心,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为腊月二十四;沿湖的居民,保留船家的传统,小年在腊月二十五。不过,这一说法是否正确,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小年,有几首民谣,在此选取两首,大家一起看一下。
1:“二十三,打发老爷上了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蒸团子;二十六,割下肉;二十七,擦锡器;二十八,沤邋遢;二十九,洗脚手;三十日,门神、对联一齐贴”;
2:“二十三,祭罢灶,小孩拍手哈哈笑。再过五,六天,大年就来到。辟邪盒,耍核桃,滴滴点点两声炮。五子登科乒乓响,起火升得比天高。”
全国各地,过小年的习俗和时间都有些许的不同,你的家乡过小年的习俗是什么,时间是哪一天?不妨在评论留言,大家一起看看不同地域的不同习俗吧。
欢迎订阅“评阅历史”唯一指定微信公众号:第九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