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死后长达67天未能入殓的国君

标签:
文化管仲齐桓公桓公丧礼 |
分类: 历史文化 |
死后入殓,这是自古以来对于逝者尊重的一种体现。我国在很早的时候就有专门的丧礼制度。《仪礼》记载了中国古代丧礼制度,等级分明。上至国君,下至平民,都有不同规格的丧礼。
古代皇帝驾崩,丧礼当然是最高等级的,程序也非常的繁琐。可,再繁琐也要及时入殓。除非有特殊情况。有特殊情况不能按时入殓的帝王中,秦始皇和耶律德光是非常典型的。秦始皇是因为赵高等人要篡改继承人的缘故;耶律德光则是他的母亲“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秦始皇发臭,赵高用咸鱼抵臭;耶律德光没臭,那是因为被做成了“帝羓”。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各个诸侯国君也都在使用最高等级的丧礼。使用什么等级还是次要的,关键是要按时入殓,可作为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却在死后六十七天才被他的儿子入殓。这等事还真是少见。
http://p1.pstatp.com/large/7549/6563590250齐桓公,春秋五霸之一,生前威风八面。他有一个不是很快乐的童年时代和少年时代。齐襄公十二年,公孙无知杀齐襄公,自立为君。次年,雍林人杀无知。一时间齐国无君,一片混乱。此时,能登上君位的有两个合适的人选:一为避难于鲁的公子纠,一为避难于莒的公子小白。公子小白就是后来的齐桓公。为了阻止小白登上君位,管仲带兵堵截住莒国到齐国的路。管仲发现小白后,一箭射中小白带钩。小白假装倒地而死,管仲派人回鲁国报捷。鲁国于是就慢慢地送公子纠回国,过了六天才到。这时小白已兼程赶回齐国,高傒立他为国君,是为桓公。
经过这么一番周折,小白终于当上了国君,真是不容易。后来他假意说要杀管仲,让鲁国把管仲等人交出来,否则就兴兵压境。最终,管仲到了齐国,齐桓公重用管仲,管仲也不负所望,帮助齐桓公称霸,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人都是有弱点的,齐桓公也是一样,晚年的齐桓公虽然没有糊涂到杀忠臣,但却宠信奸臣。
桓公四十一年,管仲重病,齐桓公知道管仲命不久矣,于是借着去看望他的机会说:“群臣中谁可以代你为相?”管仲说:“了解臣下没有人比得上君主。”桓公说:“易牙如何?”管仲回答:“杀掉孩子来讨好君主,不合人情,不可以。” 桓公说:“开方如何?”管仲回答:“背弃亲人来讨好君主,不合人情,难以亲近。” 桓公说:“竖刁如何?”管仲回答:“自己阉割来讨好君主,不合人情,难以亲爱。”
管仲临死的这番话,齐桓公并没有当回事。管仲死后,齐桓公重用三人。结果,正如管仲所料想,此三人专权。
桓公四十二年,戎攻打周朝,周告急于齐,齐令各国诸侯发兵救周。桓公四十三年,齐桓公重病,他的五位公子:无诡、昭、潘、元、商人各率党羽争位。冬十月七日,齐桓公病死。五位公子互相攻打对方,齐国一片混乱。
齐桓公这几个“好”儿子只顾争权夺位,没有一个在乎齐桓公的。齐桓公尸体在床上放了六十七天,尸虫都从窗子里爬了出来。十二月十四日,新立的齐君无诡才把齐桓公入敛。
齐桓公,堂堂春秋五霸之一,死后竟闹出了这等笑话,不禁让人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