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张作霖,曾任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喜人以“张大帅”称呼他,是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自幼出身贫苦农家,参加过“中日甲午战争”,先后担任奉天督军、东三省巡阅使等,号称“东北王”,成为北洋军奉系首领。
张作霖由于小时候受到父亲不良影响,爱赌博。开始他靠卖烧饼赚点钱,可是很快就输光,一度曾流浪街头乞讨。流浪到高坎镇,他在大车店打杂。有时骡马病了,他就弄点草药给治好了。他很聪明,一来二去,就成了兽医,这个行当他还比较喜欢。后来,他开了一个兽医店,以此为生。后来他被人冤枉遭受痛打,差点送命。走投无路,求生无门时,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他从军到宋庆毅军马玉峎的门下,当了骑兵。他喜好马匹,“以精骑击,得名擢哨长”。甲午战败,他逃回了辽西。1895年,他21岁时同地主赵占元的二女儿赵春桂结婚。张作霖是个不甘寂寞的人,他想换个活法。
甲午战后,辽西散兵游勇成群,乞丐难民遍野。官府腐败,土匪横行,百姓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1900年,张作霖在岳父赵占元的帮助下成立了大团,有二十多人,他当上了小头目,负责附近几个村子的治安。他在负责的地区内很守规矩,遵章守纪,维护治安。因此,在这个地区胡匪的骚扰得到遏制。
在赵家庙的西北,有个大团,团主叫金寿山。金寿山收罗了一批地痞流氓,组成了一百多人的大团。大团的总部设在中安堡,其周围地区是他的保险区。金寿山在保险区内横行霸道,无恶不作,比胡匪还凶残。大团本来是保民的,可是金寿山却专门害民。百姓被逼得实在无法,就去请张作霖帮忙。张作霖率众驱走了金寿山,占据了中安堡。但是,金寿山在1901年腊月三十夜半偷袭了张作霖。张作霖携带妻女率众突围,逃到了姜家屯,继而又逃往八角台。
张作霖想从八角台借道投奔绿林冯德麟,但到了八角台,这四十多人就被留下了,借以保护地面。这都得益于张作霖的名声好。商会会长张紫云对张作霖的名声早有耳闻,看到张作霖北人南相,眉清目秀,且行止有矩,谈吐不俗,决心把他们留了下来,原来八角台的头目张景惠主动让贤,甘居副职,张作霖做了团练长,地方的绅商也表赞成。从此,八角台成了他的发家地。
1902年左右,社会秩序逐步稳定。这两年张作霖苦心经营他的武装,势力有所扩展。和当地绅商也相处融洽,得到他们的赞誉。但是,随着社会秩序的稳定,地方自治武装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按理张作霖的大团应予遣散,团民或回家务农,或进城经商。但八角台商会会长张紫云考虑到遣散这一武装,团民四散,可能危害地方。同时,他也和张作霖结下了友情,就想给他们找个出路。
为此,张紫云同有关人商量,拟将这一武装交给政府,他们向新民府知府增韫正式推荐张作霖,对张作霖大加赞扬。增韫接见了张作霖,张作霖以弟子身份行叩见礼。增韫命张作霖整理部武,将其带到新民听候点编。张作霖政治野心很大,他深知经营民团不是长久之计。早想“改邪归正”,被政府收编。此时,盛京将军增祺采纳了“化私团为公团”的建议,作出了“化盗为良”的决定。增韫的报告得到了盛京将军增祺的批准。
张作霖回八角台招兵买马,扩充队伍。因为他和增韫说了大话,吹嘘自己有一营人马,实际才有一百多人。当时准许他组建250人的队伍。他便吸收了小股匪帮到新民府接受点编,成立了新民府巡警前路游击马队,命张作霖为帮办。第二年,张作霖所部和新民街巡捕队合并为巡防马步游击队500人,张作霖为管带,张景惠为帮办,中哨哨官由张作霖兼任,前哨哨官为张作相,左哨哨官为汤玉麟,右哨哨官为王立有,后哨哨官为赵五把什。哨官是连长。队伍负责地方治安,并兼剿胡匪。就这样,张作霖由民团武装的头目摇身一变成为政府军官。从此依靠这支武装,他便平步青云,扶摇直上,无人可阻,直到后来成为了“东北王”。
1928年6月4日发生皇姑屯事件,张作霖乘火车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的炸药炸成重伤,当日送回沈阳官邸后即死去。
想每天接收精彩好文,请在“微信”搜:dijiuwenh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