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起义?那是瞎说,真正意义上是邪教起义

标签:
文化 |
http://p1.pstatp.com/large/2031/8288718327现在的历史人总喜欢在历史里寻找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捕风捉影。有时还真是有点不负责任。据了解,有太监义气一说,但在查阅典籍之后,我认为这不是什么太监起义,只是一场邪教起义,太监里应外合而已。
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发生了一次天理教军队进攻北京紫禁城的事件。当时天理教起事领袖首领为林清。
林清也没几个人,想进攻紫禁城也不可能,所以他们打起了太监的主意,因此太监刘得才、刘金、张太便成了他们在紫禁城的向导。起到里应外合的作用。
嘉庆帝即位后,清王朝的阶级矛盾已很尖锐,各地起义不断,先是白莲教,后又有广东博罗天地会起事。同时,外国势力也不断渗入,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七月,英国商船带兵驶人广东香山鸡颈洋面。八月初二,英军300余人公然登岸,并驾坐舢板艇驶进虎门,要求在澳门寓居,直至十月间在两广总督吴熊光的勒令下才开始撤离。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九月,京城爆发的“癸酉之变”更是震动全国。
公元1813年,林清领导的天理教以“奉天开道”为旗帜,于九月份发动起义。十五日,200名天理会教徒于京城发动兵变,攻入紫禁城东华门、西华门,直捣清廷皇宫重地.杀进东华门的天理教徒由陈爽率领,刘呈祥殿后,太监刘得才、刘金当向导;杀进西华门的天理教徒由陈文魁率领,刘永泰殿后,太监张太、高广幅当向导。他们挥舞钢刀,打着“大明天顺”、“顺天保民”的旗帜,杀声震天,极其勇猛。
经过浴血奋战,最后因力量悬殊而失败。十七日林清被捕,清廷对大兴、通县一带的天理会教众大肆搜捕,短短4天内将700余人屠杀。为响应林清的京城起义,直、鲁、豫三省的天理会教徒在华北十几个州县相继起事,声势浩大,震惊朝野。但是因双方的力量对比过于悬殊,在半年内便宣告失败,起义首领们相继被处死。因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为癸酉年,故史称“癸酉之变”。
就这样邪教起义失败,假如将太监单列出来,那就是太监起义,但实际上是邪教起义。这场起义历史上称之为“癸酉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