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9年山西行之 晋祠,黄土高坡上的江南园林

(2010-12-31 08:48:13)
标签:

建筑

旅游

山西

休闲

自助游

杂谈

平遥古城

太原

晋祠

难老泉

分类: 带着蒙奇奇游山西

10月16日

平遥 - 太原 

 

这“晋祠”二字可是出于唐太宗的手笔哦

2009年山西行之 <wbr>晋祠,黄土高坡上的江南园林
 

    不知不觉中,今天已是我们这次山西游的最后一天了。行程还是很松的,只安排了晋祠一个景点。上午的时间老张还是赶着在一得的院子里抓紧创作,剩下的时间哪儿也不去,就坐在小院里喝喝茶,看看书,无比惬意。

    今天还是从客栈包车,中午时分从平遥出发,游完晋祠后直接赶到太原火车站。之所以要包车,不仅是为了解决交通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了解决我们的行囊问题。我可不想再像上次在柬埔寨那样背着大包小包到处逛了。今天由于客栈车辆安排的问题,由他们老板宋先生客串司机,陪了我们大半天,在晋祠外等了我们三个多小时,到了太原又带我们去超市买东西,最后送到火车站,服务超好,赞一个! 

    晋祠位于太原市西南郊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就在平遥去太原的必经之路上。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西周武王次子唐叔虞而建。叔虞励精图治,利用晋水,兴修农田水利,大力发展农业,使得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造成日后八百年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后人为纪念他,在其封地修建祠堂。叔虞的儿子继位后,因境内晋水流淌,故改国号为“晋”,祠堂因此改称“晋祠”。晋祠始建于北魏,后经历朝历代重建扩建,唐太宗李世民曾亲自写的《晋祠之铭并序》,那块石碑至今还保存在晋祠内,宋仁宗赵祯在晋祠西端为叔虞的母亲邑姜修建了宏伟壮丽的圣母殿,现在的晋祠已经成了祠庙建筑群与古代园林的完美结合,里边殿堂楼阁,亭台桥坊,很有江南的感觉,在山西的黄土高坡上尤其显得珍贵独特。

    到晋祠,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占地7亩多的晋祠公园。据说,就是现在大同市的耿市长三年前在太原担任副市长的时候牵头修建的。将原先晋祠外的大片稻田及民舍拆除,建了这么个公园。别的不说,单就整个公园的规划,大面积的绿化以及仿古的亭台回廊,与晋祠颇有相辅相成的意思。穿过公园,才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晋祠。进得门去,只觉得古木参天,满眼苍翠,盎然绿意扑面而来,这里更像是一座古典园林,而圣母殿,水镜台,鱼沼飞梁和难老泉等诸多名胜古迹点缀其中,令人流连忘返。 

    圣母殿位于晋祠中轴线末端,它始建于宋太平兴国九年(984),崇宁元年(1102)重修,是现存晋祠内最古老的建筑。大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殿内无柱,全靠四周围廊中的立柱支撑。这也是这种建筑方法在我国现存古建筑中最早的实例了。殿内供奉着圣母像及42尊侍从的泥塑彩绘人像,均为宋代原塑,其中33尊侍女像面目生动,栩栩如生,与难老泉和周柏并称晋祠三绝。此外,大殿前的廊柱上盘旋着八条木龙,雕于宋元佑二年(1087),八条蛟龙各自环抱着一个大柱子,距今尽千年,仍然鳞爪毕现,跃跃欲飞,不得不叫人叹服木质的优良和工艺的精巧。   

 

最有个性的一条木龙,高举着”V”字手势

2009年山西行之 <wbr>晋祠,黄土高坡上的江南园林

宋代侍女彩塑

2009年山西行之 <wbr>晋祠,黄土高坡上的江南园林

    周柏,为西周时期所植,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在康熙年间的一次地震中被震歪,向南倾斜了45度,刚好倚靠在身边一株1600余年树龄的“年轻”柏树身上,一老一幼两株柏树,相互扶持至今。这株古柏是山西之最了,但是在全国范围内还只能算是老二,最古老的一株柏树位于陕西延安的黄帝陵内,传说是由黄帝亲手所植,距今四千余年。

2009年山西行之 <wbr>晋祠,黄土高坡上的江南园林

 

    金人台的四角各立铁人一尊,其中西南郊的那尊金人铸造于北宋绍圣四年(1097),经历了800余年雨雪风霜,不但保存完整,而且神态威武,迄今明亮不锈,反倒是其余三尊后铸的金人更为残破且锈迹斑斑。据说这是因为西南角的那尊金人在铸造时添加了铬和镍等合金成分,相当于现在的不锈钢。

2009年山西行之 <wbr>晋祠,黄土高坡上的江南园林

    难老泉水出自悬瓮山的断层岩,其泉水为晋水的主要源头之一,不知始于何时,《山海经》中就已经有了“悬瓮之水,晋水出焉”的记载。原先的泉水清澈见底,长流不息,因而得名“难老”,而且据说水温常年保持在18度左右。但是在上世纪90年代,由于附近山上大量开采煤矿,导致地下水沉降,泉水断流。现在我们看到的泉水是用泵打上来的地下水。写着“难老”二字的牌匾依然高高悬挂,但泉眼里早已没有了流淌千年的泉水。这也算是大自然对于人类过度采伐资源的一种惩罚吧。

2009年山西行之 <wbr>晋祠,黄土高坡上的江南园林

2009年山西行之 <wbr>晋祠,黄土高坡上的江南园林

    水镜台,始建于明朝,是当时给圣母娘娘演戏的戏台,其建筑式样很别致,将亭台和宫殿的建筑相结合。当年没有麦克风和先进的扩音设备,但是古人以其聪明才智解决了这个问题。戏台的台基下内藏八个空的大水缸,两两相扣,以达到扩音的效果。

2009年山西行之 <wbr>晋祠,黄土高坡上的江南园林

舍利生生塔

2009年山西行之 <wbr>晋祠,黄土高坡上的江南园林

 

晋祠中到处是参天古木,像这样能够被围栏保护起来的至少都有千年以上的树龄

2009年山西行之 <wbr>晋祠,黄土高坡上的江南园林

 

金秋
2009年山西行之 <wbr>晋祠,黄土高坡上的江南园林

    游完晋祠,我们这次的山西之旅便真正告一段落了。三晋大地上蕴藏着如此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如此丰富的旅游资源,是我之前从未想到过的。难怪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呢。国内外值得一去的地方实在太多,这样一想,马上就有种“时不我待”的急迫感,恨不得马上开始计划下一次的远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