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遗风(四)

标签:
杂谈 |
寿恩固伦公主府
寿恩固伦公主府位于东城区内务部街11号。
寿恩固伦公主,生于清道光十年(1830),卒于清咸丰九年(1859),道光帝六女。道光二十四年(1844),封为寿恩固伦公主,二十五年(1845),下嫁于乾隆年间一等诚嘉毅勇公明瑞的后人、工部尚书博启图之子景寿。
该府原为乾隆年间重臣明瑞的宅院,明瑞卒后,此府为其子孙世代居住。寿恩固伦公主下嫁于此后,称此府为“六公主府”。该府坐北朝南,有东西两座起脊大门,西大门已封堵,门内分为四组院落,中部两院为正院,各有一垂花门,门内均为数进四合院,东部为两进院,无配房。西部院较空旷,规格另类,应是别家宅院,购得后拆除隔墙作为附院。整个院落的后部有一宽敞的花园,假山,亭台,花厅,一应俱全,环境优美安静。
恭亲王府
恭亲王府位于北京西城区前海西街17号,是清道光皇帝第六子奕的府邸。奕,生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卒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道光三十年(1850)封为恭亲王。
恭亲王府有正门两重,均朝南。大门面阔三间,前有石狮子一对;二门面阔五间。整座王府分中路、东路、西路建筑。中路建筑,进二门为正殿和东西配殿,后面为后殿和东西配殿,后殿称“嘉乐堂”。这些建筑在屋顶镶有琉璃瓦、脊吻兽。东路建筑,正厅称“多福轩”,后院厅称“乐道堂”,是恭亲王起居处。西路建筑,正厅称“葆光室”,后院厅称“锡晋斋”。在三路建筑之后,为一座后罩楼,楼中间有一过道,直通后花园。花园称“萃锦园”,正门为西洋式石拱券门。左右有假山,迎门立一座刻有“独乐峰”的柱形太湖石。石后有一小水池。水池后有一面阔五间“安善堂”,其东有配房“明道堂”,其西有配房“棣华轩”。堂后有一方形水池,并有一组假山。中路最后建筑为正厅五间,厅两侧各有耳房。除此之外,在院内还设有大戏楼、怡神所、韬华馆、天香庭院、妙香亭、秋水山房等一系列建筑。
孚郡王府
孚王府位于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137号。
奕譓,道光帝九子。生于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卒于清光绪三年(1887)。道光三十年(1850),封孚郡王。同治十一年(1872),授内大臣,加亲王衔。
王府建筑坐北朝南,主要建筑分为东、中、西三路,中路正门五间,左右各一石狮。正殿七间,前有月台,左右各有翼楼七间。后殿五间,殿内有戏台,两侧建有陪房。后寝五间,是府中王爷夫妇的寝居处,两侧建有陪房。最后是七间后罩楼,东西各有一小院。所有建筑均为绿琉璃瓦顶。西路由几组四合院组成,是王府眷属的生活居住区。东路建筑残存无几,属库房及侍从居所。
宁郡王府
宁郡王府位于东城区东单北极阁三条71号。
弘皎,康熙帝十三子怡亲王允祥的四子。生于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卒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雍正八年(1730),允祥卒,雍正帝以允祥七子弘晓袭怡亲王,又封弘皎为宁郡王。咸丰十一年(1861),弘晓后人怡亲王载垣因罪赐死,并被夺爵,朝阳门内大街的王府被收。同治三年(1864),弘皎四世孙载敦袭怡亲王。因原怡亲王府已被赐与道光帝九子孚郡王奕譓,故载敦仍居本府,因此宁郡王府也称为怡亲王新府。
王府建筑坐北朝南,正殿,后殿,后寝,翼楼,后楼等建筑基本保存,各建筑均为歇山式灰筒瓦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