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遗风(三)

标签:
杂谈 |
和硕和嘉公主府
和硕和嘉公主府位于沙滩后街。
和硕和嘉公主生于乾隆十年(1745),卒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乾隆帝第四女,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正月封和硕和嘉公主,三月下嫁沙济富察氏、孝贤纯皇后弟、大学士一等忠勇公傅恒次子福隆安。
和硕和嘉公主府俗称四公主府,现保留有原府第的正殿、公主院等清式建筑。
僧王府
僧王府位于东城区板厂胡同30、32号,炒豆胡同77号。
僧格林沁,生于清嘉庆十六年(1811),卒于清同治四年(1865)。清代著名将领。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旗人。嗣父为第九代科尔沁扎萨克多罗郡王。道光五年(1825),袭郡王爵,十四年(1834),授御前大臣,咸丰五年(1855)晋封亲王,十三年(1873),亲王封号复加“世袭罔替”,十四年(1874),加封贝勒。
王府原规模较大,现保存只是原府西部的后半部分。南部四合院内,有一坐北朝南的两卷垂花门,带抄手廊,北有正房三间前出廊,后抱厦,左右各两间耳房,东西厢房各三间。北部四合院内正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回廊宽敞。全部房屋均为灰筒瓦箍头脊。
循郡王府
循郡王府位于东城区方家胡同13、15号。
永璋,生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卒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乾隆帝第三子,卒后追封为循郡王。
因为永璋是卒后封为循郡王的,所以王府建筑规格为贝勒府级别。现存王府分为两座坐北朝南的宅院,15号为正院,原貌已失,只存正门外照壁一座及后院的部分房屋。13号院落完整,是后来改建的。临街为倒座房,大门在东侧,过门内垂花门进入正院,有北房和东西配房,均以游廊相通。中院和后院的布局与正院类似,只是规模较小。
绵德贝子府
绵德贝子府位于西城区小石虎胡同32号。
绵德,生于清乾隆十二年(1747),卒于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乾隆帝第一子永璜之长子。乾隆十五年(1750)袭定亲王爵,三十七年(1772)降郡王,四十一年(1776)革爵,次年,封镇国公,四十九年(1784)晋贝子。
此府是绵德被革爵后复封镇国公以后的住宅。
府宅建筑坐北朝南,占地2700余平方米,由主院和东跨院组成。主院为三进院落,大门三间,东西配殿各三间。一进院,正房五间,带东西耳房各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二进院,正房五间,带东西耳房各三间,东西厢房各五间,南房三间,带东西耳房各三间;三进院,正房七间。东跨院为二进院落,一进院有正房三间及东西配房各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二进院与一进院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