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与生活

标签:
杂谈 |
广告,随着市场经济来到我们身边,并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广播电视中,报刊杂志里,大街上,小巷里,车船店脚衙,甚至公共厕所里,无处不见。什么东西听的多了看的多了就腻了,人们对它从新鲜到冷漠甚至产生了逆反心理,尤其是那些制作低劣又充满了水分的广告。
记得女儿小时候除了动画片,最爱看电视里的广告,因为它剧情简单、语言精练、画面亮丽,她甚至能把整段的广告词倒背如流。说到女儿,我忽然想起一件小事,那是在她两、三岁的时候,在一个文化馆外有一幅鲁迅先生的画像,我问她那是谁?女儿毫不犹豫地回答:“肯德基爷爷”!我笑了,并没有马上纠正她,毕竟在她这个年龄肯德基的诱惑要比鲁迅大多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天真懵懂的小姑娘变成了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分析能力的高中生,如今她对电视广告的好恶是有选择的。我们经常在一起点评一些广告,我们为国外制作精良的广告(如IBM等)那精练而幽默语言,紧凑而漂亮的画面而津津乐道;同时也把国内某些当红明星装腔作势做的什么“不孕不育”“烹饪学校”等劣质广告当做笑料。
时下有一种广告叫植入性广告,就是把赞助商的产品融入影视作品当中。在欣赏影视作品的同时也感觉到某些商品的存在。我甚至有时还刻意去寻找那些作品中的广告元素,就像小时候玩的一种在一幅图画里找出各种动物的游戏。这种广告如果运用得当,我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总比你在电影院里接受几十分钟的“被广告”和欣赏那种被乏味冗长的广告搞得支离破碎的电视节目强多了。我最恨的是那种在电视节目即将播完时插入的那段广告,耐着性子看完那乏味的广告(有的还播好几遍)之后,电视节目也开始奏响片尾曲,此时我就像是一个被骗了的大傻子!无奈。
没办法,都是经济利益的驱使,市场经济下谁占有市场谁就是爷,广告也不例外。只是自己千万别把它当回事儿,别让它把咱忽悠了。
走出建筑围挡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