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图样山胡同——我的童年时光

(2010-11-11 14:19:45)
标签:

杂谈

想去拍宽街的段祺瑞府,鬼使神差地,我又绕到了图样山胡同24号门前,我从9岁到21岁在这里住了12年。这是一个标准的小四合院,据说以前是门头沟一个矿主的宅子。门前的老槐树依旧枝叶茂盛,记得小时候经常捉从上面垂下的“吊死鬼儿”去喂鸡。大门显得更加沧桑(不知是谁给涂成了鲜红色),两个箱型门墩雕着菊花图案,有门道,这是下雨时我们玩耍的地方,现在堆满了杂物。院里的垂花门“文革”中被拆除,留下了一个长方形的平台儿,我们叫它“大方台儿”,这便成了院儿里的活动中心,它是街道主任宣读新下达的“最高指示”的讲台;也是我们自编、自导、自演的文艺节目的舞台;中间码上一溜砖,又成了我们乒乓对抗赛的球台。每家门前都开出一小块地,清明前后,孩子们把葵花子和希望一起种下去,然后是松土、浇水,眼看着它们发芽、破土、长高、开花、结籽……收获的季节,孩子们捧着锅盖似的向日葵,享受着丰收的快乐。

那时家里都没有电话,只是在胡同西头再往南的石板房胡同有一部公用电话,如果家里有什么急事,或者别人有什么事找家里,都用这部电话,接打一次四分钱,传呼一次也是四分钱。电话的主人是一个有着俄罗斯血统的老太太,深眼窝、高鼻子、小薄嘴儿,头上总盘一条花白的大辫子,瘦高个,微微有些驼背,说话时满嘴的京腔。因为经常传呼电话,所以,她和这里的街坊邻居都混的很熟,不管在街上遇见谁,都要和人家聊上几句。记得有一次,老太太来我们院儿给西屋姥姥传电话,正事说完,免不了又是一统家常,不想西屋姥姥竟然忘记付传呼费,老太太碍着面儿,是绝对不会问人家要的,但又不甘心,粘粘地不肯离去,直到没什么聊的了,又问身边的小姑娘:“你这头真漂亮,谁给你梳的?”“我姥姥。”“怨不得呐!怨不得呐!”……直到西屋姥姥猛然想起传呼费之事,老太太才嘴里说着:“没零的就下次吧!”接过四分钱,走了。

如今,感觉这院子好象小了很多,“大方台儿”和我们种向日葵的地方都盖起了小房,把院子挤的满满的,只留一条窄窄的小道儿。

 

图样山胡同——我的童年时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