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去三家店

标签:
旅游 |
京西古村三家店坐落于门头沟区龙泉镇的永定河畔,在著名的三家店水坝大桥东侧。三家店不仅是明清京西大道的起点,也是永定河的出山口。自西北蜿蜒而来的永定河水在三家店的村西口流淌千万年,当年这里曾是京西古道上最大的一个古渡口。这里是西山通往京城的咽喉要道,也是山区平原间物流的交易中心。明清时期,京城用的京西煤以三家店村为集散地。早在明朝的万历年间,这里就因为运煤的需要,曾在河上架起过木板桥。其仓储物流的重要作用直到清末民初铁路修通之后才衰落下来。
三家店去过不只一次,日前又去三家店,想到村后的山上拍一下三家店和永定河的全景。路过村里的关帝庙铁锚寺,发现门开着,里面有人正在打扫。于是便进去拍了几张照片,顺便打听一下上山的路径。打扫庙宇的人姓李,50岁,是个大疤脸,但非常热情,亲自带我到能上山的路口,并告诉我在半山腰还有一座鲜为人知的“二郎庙”。谢过李师傅,我只身向山上爬去,果然看见一座金黄琉璃瓦顶的庙宇矗立在荒草丛中,房屋结构保存完好,只是废弃多年显得有些破败,山门的山墙上嵌着文保单位的石碑。拍完照片,继续前行,行走不远,见一山窝处几个木匠正在做活,又上前问路,答曰:“这儿哪有路呀!你要上山只能顺山沟爬上去。”好在我有思想准备,谢过之后,沿着他指的山沟向上爬去。木匠所说的没路大概是那种能走车的路,羊肠小道还是有的,只是遍布荆棘。没爬多远便已呼哧带喘,通身是汗,山风一吹甚是冰凉,好在满山的黄栌正当变红,野趣无限,弥补了身体的不适。在一边呼哧带喘,一边通身是汗,一边欣赏野趣中,终于爬到了山顶,虽然5、6级的大风吹的我几乎站立不稳,但放眼望去整个三家店村和永定河一览无遗,令我兴奋不已。
三家店西街关帝庙铁锚寺
在北京地区历史上曾有过数不清的寺庙,而被称之为铁锚的寺庙,却只有门头沟区三家店村的这一座。据文物工作者考证,民国时期,由于门头沟煤矿业的不断发展,1921年,京兆尹公署拨款30万大洋在三家店村西的渡口处造桥。大桥的设计和施工均由法国人承包,所雇佣的劳动力大部分为三家店村和城子村人。该桥建设历时两年零八个月,于1923年12月正式竣工通车。大桥为当时流行的欧式风格的拱桥,全长 253米,宽9米,高14米。大桥的建立方便了往来的通行,也标志着靠船只摆渡的历史行将结束,是一件很有纪念意义的事情,于是人们便将渡口处的一只大铁锚供奉到了三家店西街的关帝庙。从此,这座关帝庙就被人们称之为铁锚寺了。
关帝庙铁锚寺
关帝庙铁锚寺
关帝庙铁锚寺
永定河三家店水闸公路桥
永定河三家店水闸公路桥
三家店二郎庙
二郎庙,北京地区比较少见。三家店二郎庙位于村北山坡下,庙中曾供奉有娘娘神像,而二郎庙之本意,应为供奉历史上治水功臣李冰之子李二郎。李冰父子治理四川都江堰,使四川成都平原发展为天府之国,人们将李冰父子尊为治水之神以为纪念。三家店建有二郎庙也应是人们对历代治水功臣的怀念。
三家店二郎庙
三家店二郎庙
三家店二郎庙
三家店二郎庙
三家店二郎庙
三家店水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