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从张爱玲开始(一)
(2012-09-12 10:55:39)
标签:
转载 |
有很多事情是从张爱玲开始的。
我从初中开始接触张爱玲,看她写的每一个文字,那个时候的我还不了解她的生平,不知道她是一个什么样的姑娘,只知道再看他的文章的时候她能带你进入她为你设计的世界,等你走出她的故事,你甚至还会惯性思维的用她的方式思考问题。
所以有的时候我觉得张爱玲并不会离开,她的文字,她的华丽,她的一切都会继续,只要她的文字还在闪光。
我最早看张爱玲的作品是《倾城之恋》。范柳原和白流苏的爱情故事,在那个时候的我只是稍微能读懂,是看不懂的,张爱玲在谈到自己的时候会说自己是出生名门,但是却是在市井中为了柴米油盐而奔走的小市民,将每一个文字稿变成钱去支撑自己的生活。
张爱玲的祖母是李鸿章的长女,母亲是一位思想比较进步的女人,因为忍受不了张爱玲父亲从官宦家庭继承的恶习而选择同张爱玲的姑姑张茂渊前往欧洲留学。随后,她父亲续娶,续娶的是曾经两度出任民国总理的孙宝琦家的七小姐孙用藩。
在张爱玲的书里面,有对其后母的描写,大部分都是比较凶神恶煞的,甚至是将张爱玲锁起来半年之久的一个主要原因。当时因为张爱玲打了其继母一个耳光,从而张的父亲打了张爱玲,其后又将其关起来,张迷们从对其研究的时候都觉得张爱玲是没有错的。
但是,要知道后母不是很好当的。在我们这个年代里面,如果家庭离异,要和后母相处的时候,都是小心的谨慎的,生怕做了什么禁忌之举,更别说打后母一个耳光了。更何况,七小姐嫁到张家本来就是受了委屈下嫁的,她到张家的时候张家已经败落了,因为官司的败诉,她还要尽可能的去协调家里人的关系,所以说可能实际上面七小姐的实际并不是张爱玲眼中的那样,因为毕竟和她父亲相濡以沫、白头偕老的人是七小姐。
所以现在我们说,沟通是很重要的。我想七小姐应该也没有想过要去和张爱玲沟通说你觉得我怎么怎么不对,你不喜欢的时候能不能和我说一下,作为母亲她不会这样想,那个时代也不可能让她这样去想,森严的家庭登记观念束缚了旧社会人们的思想,没有沟通也没有相互理解。
这种情况在现象在当今社会也存在着很多。父母不理解孩子的想法,老用自己的思想去束缚孩子,孩子还不懂事,性格叛逆期的时候几乎就不愿意和父母去沟通,父亲的严厉,母亲的罗嗦在他们严厉看来都是一些过于俗套过于陈腐的东西,所以两方的沟通如果没有掌握一个很好的度的话结果很可能就是再次以吵架而告终。我记得许萌老师曾经在家庭管理智慧的课程中讲到过父母如何和孩子相处,相处是一门智慧,是一门学问。
历史上面的每一个人所做的事情都是有其原因的,我们现在在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进行撰写的时候要根据当时人物的所处的环境,换位思考在进行描写,否则我们用自己的眼光,用自己的思维去写别人的故事,夹杂了太多的主观思想,就不那么客观了。
我们时时刻刻的在强调着客观,是因为只有那样才能够将人物分析的合乎常理。没有一个纯粹的坏人,也没有一个纯粹的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