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从电视、报纸、杂志上知道艾滋病是一种可怕的疾病,甚至是一种流氓病,谁都不愿意自己患上这种病。只要初中以上的朋友也都接触过这样的知识:艾滋病有三种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由于一知半解的关系,很多朋友对于血液传播艾滋病的知识了解得不是很全面,以致于误听甚至错误传播了很多关于血液传播艾滋病的谎言,本人在此一一戳穿,并告知大家关于血液传播艾滋病的必要条件。
先特别说明,本人毕业于全日制正规院校的生物技术与工程类专业,对于病毒及其防疫方面的知识有过一定的学习,并且本人的很多同学本科毕业后继续在微生物、病毒学方面深造,就血液传播艾滋病方面的知识,我向这些同学做过请教,他们有的还请教过自己的导师,然后再将系统的理论讲给我听。所以,本人今天在这里讲的理论,具有一定的可信性。
首先看看关于血液传播艾滋病,近年来流传较广泛的几个谎言:
1、最近不要吃西瓜,某某市(某某县)一家某口人因为吃了注射有艾滋病毒人的血液的西瓜,不久后全家查出患艾滋病死了。
2、在网吧上网前要检查下网吧的椅子啊,因为有人仇恨社会,在针尖上蘸着含有艾滋病毒的血液,并把针尖钉在网吧椅子上,你一坐就扎中屁股感染艾滋病毒了。全国已经有好几千人感染这种病毒了,千万要注意啊。
3、不要到新疆人开的烧烤店去吃烧烤了,有一群新疆人患艾滋病后,把血液滴在烧烤的羊肉串上,你一吃就患上艾滋病了。
以上三个段子您不感到陌生吧,就算是学生物的笔者,也有不少同系的同系在群里、QQ里转发,估计很多人也都见着其中的好几个甚至全部了吧。
以上三个段子好像都和血液传播有关,我为什么说是谎言呢?这里面涉及到艾滋病毒的保存时间问题、传播所需的剂量问题以及哪些才算血液传播途径的问题。先说保存时间问题:大家都知道,血液离开了人体,暴露在空气中,或者在植物体内,会很快凝固,这是血液发生了化学变化,蛋白质变性的结果。艾滋病毒需要血液这个生存环境,一旦血液变性,艾滋病毒失去了生存环境,很快会死亡,死亡的艾滋病毒当然不能传播了。这是理论根据。一般来说,即使是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离开其本人后,大约在六个小时,最多半天就会凝固、变性,艾滋病毒此时会死亡。如果血液剂量小,估计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就会凝固。那么我们据此看以上三个段子里,小剂量(以上三种情况不可能多)血液离开人体的时间想必都超过一个小时了,艾滋病毒此时已经死亡了,何谈传播一说。
再谈传播所需的剂量问题:病毒类的疾病要使受体感染,必须要达到一定的剂量,否则不能实现,这个可以用哲学里的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理解(本人跨学科理解知识的能力够强吧)。大家有没想过, 倘若及其微量的血液就可以传播艾滋病,会带来一个什么后果?我想过了,那就是人类要死掉八九成。有人说,你在危言耸听吧?不是的。试想一下,夏季蚊虫很多,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蚊虫叮咬了艾滋病患者后,它的嘴角必然含有少量的剂量,在这些剂量还没变性,病毒未完全死亡时,倘若再叮咬其他人,这不是把艾滋病传播了吗。这样的蚊虫一多,随着患者的增多,后面的患者必然呈几何级增多,那是能避免不感染病毒的吗?
当然对于需要多少剂量才能在血液中传播艾滋病,也许目前还未得出结果,但毕竟不会是只需针尖上这种只需不到0.1毫克的量。用这个理论可以戳穿第2个段子。
最后谈哪些才算血液传播途径的问题:想必很多朋友都知道,水银是有毒的,工业酒精也是有毒的,甚至路边的行道树夹竹桃也是有毒的,有些人经常接触这些东西,为何平安无事呢?因为没有这些东西通过传播途径来毒害我们。比如,夹竹桃虽然有毒,你凑近去赏它是没事的。我还记得十几年前,在上初中二年级时,我们的物理老师拿着一根粗棉线插入装有水银的试管,再把棉线抽出,也未见棉线上沾染水银,物理老师也没见中毒。物理老师特意嘱托,如果手破了千万别沾着水银,还有千万别吞服水银(想起了水浒传中宋江、卢俊义的结局),否则会中毒的。
那么关于血液传播艾滋病,具体包括哪些途径呢?㈠输血,艾滋病人的血输给了受体(这里的剂量肯定不会少),受体很可能感染。㈡共用注射针头,比如一群人通过一根注射器吸毒者,很如意感染艾滋病毒。㈢有伤口的皮肤接触到艾滋病人的血液,这种情况发生的概念低,估计一般也就是和艾滋病人打架才会有发生,要不就是TA故意报复你,把沾有自己鲜血的刀口往你身上砍。
这里需要搞清楚的是,
得分清消化途径和血液途径不能混淆,说难听点,如果你有特别的嗜好,比如和喝血,就算你把半碗艾滋病患者的血喝下去,也一定不会患艾滋病,因为你走的是消化途径,艾滋病毒此时成了你的食物。对于段子中的第1、第3来说,很显然就是通过消化途径了,所以是不可能传播艾滋病毒的。
对于血液传播艾滋病有了正确的认识后,以后再遇到类似有人把带有艾滋病的血液注射到葡萄、黄瓜、酱油、牛奶,有人在鸡鸭牛猪肉上涂抹艾滋病毒的传言你不会再信了吧?倘若还半信半疑,就请读读我这篇文章。读后还不置可否,那就是我没写好,我向您道歉了。
加载中,请稍候......